第307医院陈虎团队:血液病人的“守护神”

来源:解放军第307医院作者:沈基飞 庄颖娜责任编辑:胡骏
2015-07-23 09:16
解放军第307医院领导和陈虎团队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结束后合影留念。姜锡娟 摄影

2015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 在春潮般的掌声中,陈虎代表团队领取了我国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一支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团队,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用30年的探索和坚守,以填补16项国内空白,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性创新成果,让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梦想一次次照进现实,用科技之光点亮了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的重生之路,被誉为“血液病人的守护神”。

矢志精医追求——与国际顶尖“赛跑”

陈虎主任医师正在给年轻医生传授经验。姜锡娟 摄影

上世纪50年代,在核威慑、核争霸、核讹诈阴影笼罩之下,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之初,就将核武器损伤的急救、治疗和医学防护研究作为中心任务,其附属的307医院是核辐射损伤的临床救治机构。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接受全身放射治疗,彻底摧毁原有造血系统,因此是极重度放射病的理想模型。从70年代领风气之先,将我国实验血液学研究拓展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领域,再到80年代中期,成立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组,朱任葆、叶根耀、吴祖泽、曹履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解决核辐射损伤救治难题,率先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实践。

当时,吴祖泽院士与叶根耀等临床医生密切协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其中2例存活至今,是迄今国际上存活最长的病例。这一“零”的突破,为人类战胜放射病威胁另辟蹊径,吴祖泽院士也因此享誉国际血液学研究领域。

1984年,陈虎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投入这一前沿领域,并在参与1985年最后一例胎肝细胞移植、1990年上海“6•25”辐射事故处置等重度放射病临床救治中崭露头角。1994年,完成在法国居里医学院的学习深造后,陈虎回国担任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自觉地把攻克放射病和白血病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1995年,一位与患者配型吻合的供髓者在手术前最后一刻因恐惧拒绝抽髓,患者生命危在旦夕,陈虎果断决定抽取其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这种方法供者几乎没有痛苦,易于接受,但在国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没有先例。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这一白血病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被评为1996年中国医药卫生十大科技进步新闻,并成为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首选方法。

为了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在实验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组织再生和诱导免疫耐受的基础上,陈虎率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先报告了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的随机临床对照实验,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论文,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内首例骨髓配型半相合移植、首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首例成人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细胞免疫治疗预防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先开展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临床试验、建立全球最大规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30年来该团队先后填补16项国内空白,3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救治患者4万余人,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3200多例,其中65%得到根治。

“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把现代文明成果应用在病人身上,才有可能摆脱死神的纠缠。”面对临床救治中一个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陈虎团队以敏锐的科研思维和缜密的方案设计,大胆尝试,小心求证,不仅逐步建立起多种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取得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重大突破,还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向治疗多种实体瘤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神经及组织退行性疾病拓展。首例髓母细胞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首例多发性骨瘤序贯移植成功、首例骨髓移植治疗红斑狼疮……越来越多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从最初的移植小组发展成为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这支拥有胡亮钉、江岷、张斌、王丹红、宁红梅等国内知名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专家的团队,始终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在干细胞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艾滋病和地中海贫血等前沿领域正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赛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