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警惕肺栓塞 别让生命留遗撼

来源:武汉总医院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9-18 14:27

邱怀明,副主任医师,从事介入诊疗工作近20年,精通各种介入器械的操作,擅长各种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多系统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在各种急性大出血的介入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迄今共完成各类介入手术4000余例,现任湖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委。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获个人三等功一次,获称武汉总医院“优秀医师”。

擅长:各种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多系统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在各种急性大出血的介入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警惕肺栓塞 别让生命留遗撼

谈到肺栓塞,我们不得不谈到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目前通常认为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阶段,已不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常见的栓子是深静脉脱落的血栓(当然也有其他的栓子:如羊水或空气栓子等)。

在美国此种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居第三位,是首要的死亡原因,美国每年死亡病例有5万~20万(死亡率2.3~28%)。因为诊断困难,实际发病率不详,但美国每年有超过60万的肺栓塞病例。我国人口基数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更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为三种:静脉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因此,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近期外科手术创伤、长期卧床、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妊娠、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高龄、长途飞机旅行(经济舱综合症)等等。

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突发的呼吸困难,伴有心动过速及胸膜性/非胸膜性胸痛。其他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大汗、咳嗽,有时可有咯血。在很多病例中并不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年轻、既往体健、心功能储备好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轻微;而在老年患者中,则可能会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或慢阻胴急性加重等疾病相混淆。

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和导管内碎栓溶栓治疗和外科治疗(已基本放弃,风险太大)。抗凝治疗是一经确诊需要马上进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

基于导管内治疗的原理:1、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内,提高溶栓效率,减少溶栓药物剂量和药物的全身分布,从而减少并发症(出血);2、使血栓碎裂或将其从肺动脉中心部位移向外周,迅速解除中心梗阻,从而扩大灌注面积;3、去除血栓。由于导管内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解除肺动脉中心性梗阻,迅速扩大肺灌注和降低肺动脉压力,因此,短期疗效非常明显,很大患者的症状可迅速缓解。

尽管导管内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我们也不可忽视可能的风险:出血的风险、严重心律失常、导管对心脏瓣膜、腱索或血管内壁的损伤,其他的一般介入治疗包括的风险,如导管折断等等,但发生率非常低,尤其对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介入医生而言,这些基本都是可控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