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卫勤实兵联演地震救援演习:20天培训模拟伤员

来源:新华社作者:胥金章 孟玉哲 李燕燕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10-25 08:59

24日,随着2枚信号弹升空,联合救援-2016“中德卫勤实兵联合演习进入“连贯演练”阶段。一场“无脚本无预演”的救援演习正式拉开帷幕——

在“地震”灾害现场,特制材料制成的砖块、混凝土结构形成一片废墟,“伤员”被残垣断壁压住,等待救援。

突然,油罐车“爆炸”燃烧,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医疗队员立即展开专业施救。不远处的“车祸”现场,一辆卡车在避让时撞上路政设施,中方医疗队员马上对“伤员”实施胸部穿刺手术。这时,2名男性“灾民”抬着“怀孕”10个月的“孕妇”赶到德方医疗队求助,在队员的帮助下一名“男孩”顺利分娩。另一边,由30余顶帐篷组成的“灾民安置点”,中方防疫队员正在进行“人”“动物尸体”处理,水源、水质监测和环境消杀灭。

没有想到,“灾区”还发生了“堰塞湖”灾情,一些“灾民”在堰塞湖边求援,水上救援由此展开……

此次演习前,根据中德双方协商,伤病员准备中心准备了200余名模拟伤病员及情景显示人员。为了让“伤员”尽快进入角色,他们在演习前接受了为期20天的培训,包括信息卡解读、表演技巧、伤情演化等。

此次演习中,仿真血浆、乳胶油彩、塑料伤口模型等材料模拟出了各类骨折、挤压伤、烧伤、头部伤、大出血等逼真伤情,“伤员”有的呼吸急促、有的不断呕吐,真实程度前所未有。

此次演习还使用了多具高级智能模拟人和穿戴式训练模块。模拟人具有和真人一样的呼吸、脉搏乃至神经对光反射、抽搐等功能,可模拟各种创伤,对医生采取的各种急救措施和药品可给出反应,可进行通气、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等。这种模拟人被用于开展地震废墟现场截肢、气管插管、电除颤等紧急处置演练。

随着演习的深入,一辆辆转运“伤员”的车辆急速驶来,军医和担架员忙碌在“灾害”现场,轻重“伤员”被迅速分类。

停机坪上,直升机紧急起飞,转运刚从废墟救出的危重“伤员”。德方全地形救护车在转运“伤员”过程中进行了展示。

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重伤手术、挤压综合征等特殊地震伤的“救治”紧急展开,也包括了灾区老妇幼、心理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治疗。

“批量伤员涌入,中方医疗防疫队手术用血出现不足,启动应急预案”,导演部向医疗队指挥组发出随机导调指令,使本已忙碌不堪的救治现场更加紧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