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些部队相继进驻高原开展野外训练。由于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一些官兵,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的新兵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身体不适,影响训练生活。在此,介绍4种高原常见健康问题,希望对官兵们有所帮助。
皮肤晒伤。高原地区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加之官兵室外训练多,皮肤受到强烈日光照射,很容易被晒伤。晒伤初期,局部皮肤出现鲜红色水肿斑,脸部会有痛、痒感觉,且伴随全身不适、寒战和发热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皮肤晒伤后,切不可随便涂点防晒霜了事,最好是先用水冷敷,等红肿疼痛缓解后,再涂上晒伤膏。如果皮肤出现水泡,切忌摩擦皮肤,可以试着将冷水小心地洒在患处,然后找医生处理水泡。
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官兵初登高原24小时之内,多是由于身体难以适应高海拔及缺氧环境造成的。其症状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乏力等,严重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个别人还会因氧气不足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精神亢奋等症状。一般来说,轻度高原反应大都会自行痊愈,但无论出现何种高原反应,官兵都不可疏忽大意,应立即就诊。如遇突发病情,应就地展开救治,给予高浓度高流量吸氧或面罩给氧。如发病地点无应急医疗条件,应迅速将病人转往低海拔地区治疗。
高原肺水肿。身体疲劳、天气寒冷、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引发高原肺水肿,具体表现为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出现尿量少、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出现高原肺水肿症状时,病人绝对要静卧休息,吸入高浓度氧,并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若无相应医疗条件,则应立即将患者转送至低海拔地区,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高原脑水肿。高原脑水肿又称高原昏迷,主要是由于急性缺氧引起脑部血管痉挛而产生,发病率较低,但病情较重。发病时,患者除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外,常伴有剧烈头痛、呕吐,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恍惚、抽搐、昏迷等症状。一旦出现高原脑水肿,应首先给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待患者清醒后再采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以促进恢复。
高原驻训,慎之又慎!结合以往高原驻训部队总结的经验教训,现将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为“十要”“十不要”。
“十要”:要多喝开水,少量多次;要合理膳食,菜宜清淡;要在宿营地设厕所、垃圾池并及时掩埋;要避开鼠洞多的地方训练,防止发生疫源性疾病;要避免剧烈运动,动作宜慢、活动宜小;要注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要搞好营区消杀灭工作;要讲究个人卫生,衣服、鞋袜勤换、勤洗;要掌握高原疾病知识,消除恐惧心理;要坚持巡诊,发现病员及时报告、及早救治。
“十不要”:不要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不要暴饮暴食和食用生、冷、硬食物;不要随意吸氧;不要单独活动和居住;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在烈日下曝晒;不要在迎风阴凉处坐卧休息或睡眠;不要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不要借用地方民房、衣物和工具;不要蒙头睡觉或左侧卧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