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需重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继征责任编辑:柴潇
2016-12-15 18:13

重视参与救灾官兵心理健康

■李继征

目前,参加“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救援任务的一线官兵已相继返回部队,恢复正常的工作训练生活。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身心状况良好,但也有个别官兵反映晚上多梦、睡不着及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本期邀请高级心理咨询师、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院长夏训良,军人病区主任周文斌,向大家讲解突发灾难事件后如何对救援官兵进行心理干预。

及时化解心理过激行为

刚满20岁的列兵小李,这次与战友一起参加了“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任务,这也是他当兵以来执行的最大一次任务。任务中,小李主要和战友们负责搬运遇难者遗体。救援结束后,他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总是做梦等。

官兵从紧张繁重的救援任务中突然放松下来,加之近距离目睹遇难者遗体及现场惨状等,很容易出现像小李这样的失眠、多梦等反应,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过激行为,对这种心理倾向的干预,可充分发挥干部骨干的作用,经常在合适时机以朋友的身份主动与其谈心交流。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鼓励他们把经常想起的场景及担忧的事情说出来,尽管在诉说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十分痛苦,但这种痛苦会在倾诉中一点点减弱。

及时摆脱自责心理

此次救援任务中,班长小郑主要负责带领班里其他战友搬运遗体,每次搬运遗体时,小郑总在心里想如果自己能把他们救活那该有多好。于是,小郑出现了自责心理,感觉自己虽然是一名武警战士,但在灾难面前,自己仍然无法挽救那些鲜活的生命,加上连续多日执行任务,体力极度消耗,身心非常疲惫,返营后,小郑出现了食欲减退、情绪低落等反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特别是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绝望感对人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这种绝望感在事情过后又会转化为持久的自责。此次沉船事件伤亡多,当官兵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永远离开时,往往会无限放大自己在救助过程中的不足,甚至把莫须有的过错强加在自己身上,在心理上产生深深的愧疚感和自责感。对于这种心理倾向的干预,主要是校正其偏离的认知,通过情景再现使其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有些结果确实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比如可以对小郑说:“在灾难面前,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减轻痛苦。作为一名战士,我们只要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就无愧于心。”让他认识到,在这次救援中官兵以及他个人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校正错误认知,摆脱自身心理的干扰。

科学排解由身体疾病导致的心理困惑

本来就患有足癣的90后列兵欧阳,在参与此次救援任务时,因长时间穿着胶鞋,加上双脚长期浸泡在雨水、江水中,导致足癣复发。归队后,欧阳的症状越发严重,脚掌已破皮溃烂,并有脓液渗出,疼痛难忍,无法走路,看着溃烂的双脚,欧阳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脚气病治不好,担心自己从此残废。

这是由于身体疾病导致的心理困惑。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由于特殊气候环境而诱发的身体反应,为此要对症下药积极治疗,使其尽快康复。比如,可以对欧阳说:“足癣是一种常见病,容易在潮湿的雨季复发,此次执行任务,你长时间穿着胶鞋,加之紧张的救援过程中无法顾及个人卫生,这是导致足癣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你需要住院治疗,但无需担心,恢复会很快。”另一方面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淡忘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困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