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护士节—— “南丁格尔”社区里手把手教市民救命术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何雷 屈德意 龙梅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7-05-10 14:11

婴儿异物卡喉 无法哭叫状态最危险

“如果宝宝只能发出尖锐的声音,并慌乱无意识地挥动双臂,这种类型的异物卡喉是最危险的。如果能看见嘴里的异物,可用手拿出来,就尽快取出来,否则千万不要试图去取喉咙里的异物,有可能会越捅越深。”今年的第46届南丁格尔奖候选人、西南医院内科护理卫生营总护士长游建平一边讲解,一边利用模拟婴儿进行示范操作,向市民展示如何紧急处理婴儿异物卡喉。

“由于婴儿的身体结构、配合能力与成人不同,处理时首先应尝试拍背法,如果拍背法无法将异物排出,要立即使用挤压法。”游建平说,针对不同大小宝宝的异物卡喉,急救方法又有少许不同。

婴儿异物卡喉急救方法——拍背法。龙梅

拍背法是用手掌在两侧肩胛之间用力拍打,连续5次。1岁以下的宝宝,把他翻过来,面朝下,身姿俯卧在抢救者的手臂上,用手支撑宝宝的头部,你的手可以用大腿来支撑,注意宝宝的头部要低于胸部,不要捂住嘴巴,脖子不能扭着。1岁以上的宝宝,家长站着或坐在宝宝身后,一条胳膊环抱宝宝胸部,让其身子稍微前倾,靠在你的胳膊上,然后另一只手在两侧肩胛之间拍打。

1岁以内婴儿异物卡喉急救方法——胸部挤压法。龙梅

而使用挤压法的时候,1岁以内宝宝,应使用胸部挤压法。抢救者让宝宝仰卧,用胳膊支撑宝宝的身体,用手支撑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的两个或三个指头放在双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胸骨上,向下连续垂直按压5次,按压深度要足够。1岁以上宝宝,应采用腹部挤压法,抢救者站着或坐在宝宝身后,胳膊环抱住宝宝,一只手攥成拳头,掌心向上,放在肚脐和胸骨之间,另一只手捂按在拳头上,快速向上向内挤压,连续5次。

游建平、孙薇示范异物卡喉处理。龙梅

游建平提醒,瓜子、花生、葡萄、果冻、玻璃珠等圆形物体最容易被宝宝吞咽引发窒息。父母一定要注意防止宝宝不小心误食,婴儿则有可能在呕吐时呛入奶液、胃液,引发窒息。误吸异物可致命,一旦发生大的气管误吸,家长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不要浪费时间送医院,对于暂时不危及呼吸和生命的疑似误吸,则应尽快送医。在送往途中有可能因为路途颠簸使异物颠倒主气管,造成窒息,因此应尽量避免颠簸。

珍惜白金十分钟救命时间 不要太纠结“救人是否担责”

培训活动合影。龙梅

据介绍,现场急救就是应用急救知识和最简单的急救技术进行抢救,能最大程度稳定伤病员的伤病情,减少并发症,维持伤病员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现场急救是否及时和正确,关系到伤病员生命和伤害的结果。

“孩子们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也难免会遇到小孩被异物卡喉的时候,今天学到的东西恰好可以派上用场,遇事后知道第一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小龙坎社区某幼儿园老师小唐说,回去之后,会把学到的东西和同事们分享,争取让全园的老师都学会这救命“招数”。

“我还是害怕自己是个半吊子,真正遇见人需要抢救,上去会不会帮倒忙啊。”社区工作人员小张说,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急救技能培训,尽管每种技术都反复练习了很多次,学到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心里还是有顾虑。

“现场急救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市民也能掌握常用的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能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遇见紧急情况时候,有基础的市民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十分有用的。”培训活动最后,西南医院烧伤护理卫生营总护士长孙薇说,突发疾病发生后最初“救命的时刻”,在急救医学上有两个“空白期”:一个是“医疗空白期”,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施救前,第二个是“救援空白区”,即第一目击者的救援期,这段时间通常很难有专业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救治,市民的自救互救就显得极为重要。

她也提醒市民,在急救人员到位后,家属应多与他们沟通,介绍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配合进行量血压、测脉搏等检查,不应在“送往哪家医院”、“何时送往医院”的问题上犹豫纠结,情绪激动。这时候应尽量保持冷静,原则上建议听从现场专业急救人员意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