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7年7月28日,“2017医疗IT创新研讨会暨医疗大数据发展论坛”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召开。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信息科汪鹏主任围绕医疗大数据临床应用发表了精彩演讲,从“医疗大数据正逢其时、百家争鸣之灵感触动、临床辅诊之探幽索胜、医学智能之未来简史”这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医疗大数据的基本内涵、创新需求、发展现状、建设实践和未来动向,以期为我国医疗大数据的研发应用提供些许借鉴。
如何跳出传统IT思维,去推动和辅助临床信息化创新?这是新一代医疗IT建设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然而,我们的临床医生看病与20年前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从手写到用键盘取而代之,甚至“忘了”手写,这似乎是为数不多的变化。
能否利用最新科技改变传统诊疗模式,给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智能和帮助呢?我认为,医疗大数据是迈向“智能医学”的必经之路。传统医学模式正在加速向5P医学模式转变,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整个医疗服务领域已经步入数据驱动时代,医疗大数据就是精准诊疗、智能诊疗的基础。
医疗大数据正逢其时
概念逐步落地 需求蓬勃发展 政府强力引导
2008年,Nature杂志出版专刊Big Data,“大数据”一词正式登上科学舞台,并迅速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
资料卡:定义大数据
国际数据公司IDC对大数据定义如下:一种新一代的数据集及其技术和架构,具备高效的捕捉、发现和分析能力,能够经济地从类型复杂、数量庞大的数据中挖掘出价值。
然而,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大数据是炒作居多,仍沉浸在传统思维中。特别是健康医疗大数据,常被“诟病”为“不够多、不够大,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数据,更鲜少成熟应用”。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清传统方法对新需求的力不从心,没有看清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图1 大数据新标准——6V+1C
对于大数据的标准,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最新特征是“6V+1C”(见图1),大数据是指无法以传统方法进行抓取、管理、处理和利用的数据集合。来源于临床病历、健康档案、基础知识库、临床知识库、参考文献、个人健康数据、基因与组学数据的医疗场景数据和大数据相关技术深度结合,使新模式、新价值得以产生。

图2 医疗数据来源丰富
数据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是医疗数据的显著特点(图2),有学者测算,电子健康档案(EHRs)中有80%的数据是以非结构化形式存储的,通常都是自然语言处理/录入。因此,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语义分析和数据特征提取。目前,这仍然是较难的一个技术点,特别是中文。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增长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想象——来看一组数据。
资料卡:大数据有多大
2015年,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产出科学数据保守估计已经超过EB量级,相当于五百万个国家图书馆的信息量;
单个个体相关的组学数据和临床数据总和已经超过400G,相当于2000个国家图书馆的信息量。
生物医学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进入信息时代,通过数据链整合产业技术创新链已经成为国际竞争新的技术制高点。
大数据需求蓬勃增长,应用前景广阔,以下简单归纳了一些面向不同对象的医疗大数据应用需求。
面向医生
提供不良反应与差错分析提醒、智能临床辅助诊疗与治疗、单病种大宗病例统计分析、治疗方法与疗效对比、最小有效治疗分析、精准诊疗与个性化治疗、医学影像学智能标注与分析等。
面向患者
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状态的预测与预警等。
面向研究人员
提供科研数据采集与分析、科研选题与科研发现、用药分析与药物研发等。
面向管理者
提供精细化管理决策支持、基于数据的模拟分析、病种与疾病谱分析、疾病与疫情监测等。
虽然需求非常旺盛,但到目前为止,还鲜见能够非常成熟的去实现这些需求,特别是投入临床应用的、让医生和患者都满意的信息化产品。因此,我们信息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图3 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诊疗模式的变革
医疗大数据应用将有利于促进诊疗模式的变革。20年前,医生主要靠手写;20年来,医生逐渐摆脱纸笔,利用电脑开处方、写病历;5-10年后,我预测,医生不再孤独地“战斗”,在他们的背后会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IT资源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外挂组件。
我国政府也越来越关注大数据的布局——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2016年,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再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从战略到具体实施,国家从各个层面来指导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实施。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有两点涉及到了大健康产业:一是关于智能医疗的;二是关于智能健康和养老的。规划对全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国家这些政策和利好对企业来说是商机,对我们医疗IT建设者来说是方向和指导。因此,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产业热度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望向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