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辅诊之探幽索胜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德国哲学家费希特
依托于西南医院丰富的数据,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肤浅的工作。
资料卡:西南医院的大数据有多大
以2016年为例,西南医院门诊量近400万,20几年来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目前医院包括影像系统在内有600T以上的丰富数据储备,其中包含4123万条医疗就诊记录,253万份电子病历文档资料,80万份标准化存储的生物样本,110万份与沙区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目前,我院开展了临床数据中心与搜索引擎、遗传基因检测运算、临床医师评价体系、CDSS研究、生物样本库、结构化电子病历智能检索、辅助管理决策支持、临床专科病种数据库等八个方面的医疗数据研究与应用。
利用医学超算平台进行大数据研究

图4 西南医院肿瘤遗传与基因组中心专家利用超算平台系统,该图为基因在人类染色体上的位置
2015年,我院依托生物遗传中心、肿瘤遗传与基因组中心、感染科等,结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超级高性能计算平台,以及中科院软件所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基因数据分析、跟踪、对比研究,建立了大数据基因测序平台,服务于个体健康和人类基因组数据应用。中科院曙光5000A超算平台能满足30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各科室需求。经过两年多的应用实践,共处理、分析两万余份生物样本,使用超算CPU超过近10000机时,为西南医院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基于Hadoop架构的医院医疗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

图5 基于Hadoop架构的医院医疗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
该平台可完成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等工作,医院HIS、EMRS、LIS、PACS等医疗信息子系统的数据通过ETL、收集、清洗、归一化等处理,为上层应用服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
以乳腺癌治疗为突破口的CDSS研究

图6 以乳腺癌治疗为突破口进行CDSS的研究
根据近十年来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发展和变化,我院乳腺中心姜军教授提出一个创新理论,即最小有效治疗,认为由于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子分型等等不同,应更多地进行个体化治疗,减少盲目和不合理的治疗。
这种“最小有效治疗”理论能减少过度治疗带来的盲目诊疗、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而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相对较少,也更加经济。而这需要对疾病诊疗的知识特征进行分析,以尽量贴近医生思考、判别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构建依托医疗大数据的精准诊疗方案智能指导系统,即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依托于该系统能够辅助实施精准诊疗,辅助医生进行知识学习更新和临床诊疗。该系统目前也已经针对患者开发了信息采集、病情分析和诊疗决策功能,并提供了病例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