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恨家仇点燃爱国豪情 踏破铁鞋还原抗联历史

民兵连指导员李德龙为英烈立传

来源:国防报作者:记者刘建伟 特约记者陈立涛责任编辑:郝思嘉2015-10-21 01:43

    制图:王金笑

“抗联五军三师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带领15名战士,与400余人的日军骑兵部队鏖战数日,成功掩护抗联主力冲出包围圈……”10月15日,黑龙江省宝清县民兵连指导员李德龙为民兵声情并茂讲述着这段鲜为人知的抗联英雄事迹。很多人不知道,为了真实还原这些历史碎片,李德龙耗掉了30年的光阴。

今年50岁的李德龙是宝清县金沙岗村的普通百姓。1986年至今,他穿越座座山峰,辗转哈尔滨、长春、沈阳等20多个城市,开报废了7台吉普车,里程累计达70余万公里,积累了几十万字的笔记,将“十二烈士山”“李炮营”等一大批抗联将士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系统翔实地记录下来。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百姓,缘何不惜耗费30年的光阴来抹去覆盖在部分抗联将士身上的历史尘埃?记者在采访中渐渐明了:他的祖父是被日本人杀害的,而外祖父是位抗联老兵,打小最喜欢听的就是抗联将士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国仇家恨,就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然而,李德龙长大后却发现,在抗联档案中竟然查找不到外祖父的资料,自己耳熟能详的一些抗战故事也都没有记录在案。

“英勇抗击日寇入侵的抗联英雄和烈士们不应该被遗忘!”1986年,抗联老战士到宝清县回访,听着那些感人的抗联英雄事迹,李德龙坚定了要把这些被遗忘的历史碎片挖掘出来的决心。打这儿起,伴随他的就是30年如一日不计回报的奔波与坚守。

成功挖掘出李敏、周淑玲等上百位抗联老战士的事迹之后,如何用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教育世人,成了李德龙研究的新课题。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李德龙以真实抗联英雄为原型、以当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撰写了近7万字的电影剧本《山神》,讴歌了“十二烈士山”等一大批抗联英雄。剧本《山神》2013年9月获得了“夏衍杯”潜力剧本奖,并已经与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签约。宝清县不仅将李德龙撰写的《热土军魂》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学习教材,还出资为宝清抗战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战迹地建立19块纪念碑。

李德龙又一次登上他再熟悉不过的山峰,将一束束鲜花放在座座纪念碑前。抚摸着这些熟悉的墓碑,眼泪簌簌流下,他与抗联英烈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为新中国英勇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你们不畏惧死亡,我们永远不会将你们遗忘。”

☞ 为他点赞

世人书写文字用的是笔墨,而李德龙写下这些抗联历史用的则是青春热血。一位普通的民兵连指导员,不计得失、不求回报,30年如一日,足迹遍布整个东北大地,为抗联英雄著书立传,这是对抗联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