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为什么飞得那么高:振翅雪域,步步为“赢”再攀高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部作者:陈庆顺 刘海洋 崔文铎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12-07 20:26

登“高”——科学研练杜绝蛮干

10月底,中队长刘勇超从本场长途飞行转场到驻训机场。深夜,他依然不愿休息,与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机组围绕高原任务特点讨论研究。

大家抛事实、查大纲、摆数据,立论与驳论之间,实战化训练规律逐渐清晰。而地图上,他们勾画的航线不断地被擦掉,转而又被重新画上,战术战法被不断推证。最终,图纸虽然面目全非,而大家却露出满意的笑。

刘勇超告诉笔者,高原空中飞行虽然与平原区别小,但起降时发动机受空气密度影响而推力变小,滑跑距离相对长,机动性、操纵性也与内地相差很大。特别是山谷山头飞行,高原谷长江深、雪峰从立,地标指示不明显,危险系数相应增大。这就要对战机性能、技战术动作高精准把握,防止粗、忘、漏。

奔赴空域。

“按纲施训是避免粗放式训练的‘不二法门’。”采访中,该旅副旅长宋秀泉谈起体会,法规是前人几十年来积累的实践智慧结晶,“学习航理、实践飞行、总结检讨、再次学习、再次实践”几个步骤,是他归纳的避免盲目乐观或者受外界干扰而致飞行出差错的技巧。

能飞、精飞还不够,关键还得打准、打精。这原本是十拿九稳的“亮剑”:为了规范高原实弹地靶训练,旅空射主任钟志龙在本场做足准备,“进入距离,进入角度,射击时机均达到精确。”孰料,他在攻击要地却打偏了近20米。

原来,高原实弹地靶航线数据、设备使用、空气密度等相比平原地区相差较大,怎样瞄准、何时射击更加复杂。

精心保障。

钟志龙打比方:“把适应性训练的老‘梯子’直接移到高原,无法登上实战训练的新高。”他专门向航空院校两位上高原指导的教授请教,了解重力加速度、风向切变等物理和地理指数的细微偏差,用公式推算航炮及导弹空中运行的数据;用电脑模拟精准研究。32天后,钟志龙零距误差、准确命中。

对接训练差异性,飞行员们举一反三,去年以来,针对高原、低压缺氧条件下体能消耗大、设备使用易发生错忘等特点,从技战术层面,积累了如何正常起降,各种火炮、导弹如何运行,电路集成块如何正常使用等方面上千组数据,验证完善多套攻击战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