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中军帐|南部战区改革重塑之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雷雨 胡君华 刘建伟 欧阳浩责任编辑:丁杨
2019-01-30 09:05

护卫万里河山,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有着更高更远的眼光——

从今天开始,准备明天的战争

涓流不息,终成大海。

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办公室,记者注意到,墙上并排张贴着3幅地图,幅员一张比一张辽阔,海域一张比一张宽广。

第一张是中国南部地图,第二张扩大到太平洋,第三张是世界地图。参谋刘桥松告诉记者,这3张地图代表了他思维和眼光的3次跨越。

刚到战区值班时,刘桥松把眼光和心思都放在战区和周边地域上。慢慢地他发现,作为战区级战略参谋,自己的视野窄了,关注的地域小了,思维也跟不上趟了,尤其是随着护航、维和等任务增多,需要关注的陆域海域空域越来越大。

从关注战区到关注全军,从关注太平洋到放眼全世界,思维眼光的更高更远使刘桥松不断实现军旅生涯的跨越:去年,作为一个普通参谋,他竟去了4个国家进行军事交流。

眼光开阔了,思维层次提高了,刘桥松对自己的战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只有在战位上瞄准世界一流,才能走向世界一流。

这些天,战区某部部队长廖新华特别忙碌。他这个从空军机关调入的战场首席精算师,改变了休假回家过春节的计划,正忙着带领官兵对我军第一个战区联合作战实验室夜以继日展开攻关。

在实验室里探索未来联合作战,用精准数据检验打赢胜算,是廖新华最大的心愿。作为需要从“一粒沙里求胜败”的战场数据精算师,他明白:只有紧盯前沿超前准备,方能蓄足胜战底气。

“护卫万里河山,守护万家灯火,我们的眼光要更高更远。”新春走军营,记者一路采访发现,这样的理念早已植入战区官兵心底,这样的超常举措在战区随处可见——

南部大讲堂上,军事专家正讲述前沿军事理论。政治工作部某局副局长李华敏介绍说,近3年来,战区定期组织南部大讲堂、强军大讲堂,先后邀请170多名全国全军知名专家,给官兵讲授先进思想和前沿理论。讲座场次之多、层次之高、针对性之强,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科研攻关室里,技术专家正对某指挥系统进行升级。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处长罗宇信心满满:战区各级指挥员联手技术专家基于实战需要大胆设想,攻难克险,探索构建新的辅助决策指挥系统。

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就连最普通的保障官兵,都在学习世界军事前沿科技。让指挥员成为“主战专家”、参谋成为“打仗专业通”、保障部队成为“指挥强后台”,已成为战区官兵的现实追求和长远目标。

前不久,飞行员出身的战区参谋钟学军,因一条建议再次引起大家关注:新型战机飞行训练突遇恶劣天气,指挥员下令返航。钟学军当即建议,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战法创新?

获得批准后,新型战机迅即展开激烈角逐。由此,获得了一批珍贵数据。

“这得益于在战区锤炼的超前思维!”钟学军告诉记者,未来战争的风云首先激荡在演兵场上。作为中军帐的一员,必须清醒认识到:能否打赢明天的战争,取决于能否打造出一个过硬的中军帐。

这样的中军帐,必须拥有大批领悟并掌握信息化战争规律的联合作战指挥员和联合作战参谋。一直以来,钟学军对战区人才成长课题十分关注:现在大家都是在实战中锤炼、在摸索中成长,他期盼随着战区建设推进,能建立知识库、列出知识清单、调整知识结构,构建战区联合作战人才能力模型。

采访中,不少战区参谋认为,如今部队越来越注重主官任职经历,目的是以此来锤炼干部的能力素质。而战区无疑是锤炼干部能力的最好平台,期盼随着政策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在军官考评标准中能凸显战区经历,使作战成为首要任职经历。

导向就是指挥棒。刚从战区交流回到火箭军某导弹旅任副旅长的樊昊军告诉记者,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战区要充满活力,必须在干部交流使用中树立鲜明导向。

到战区之前,樊昊军在这个导弹旅干了10多年。从战区回去后,他用打仗标准重新审视部队,发现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现在看起来很“刺眼”。他提出的10多条建议被党委采纳,有效提升了部队备战打仗能力。

“建议把战区干部多交流到作战部队和院校,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一粒种子,催生出一片主战的森林。”樊昊军激动地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战区换脑筋,然后回部队带动大家换脑筋,让战区真正成为一所历练作战人才的大学校。联合参谋部某局局长冯世忠意味深长地说,战区快3岁了,仍处于探索前进阶段,但每天都在成长,我们对它充满期待。

又一场大潮汹涌而至。1月4日,习主席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对“新时代指挥员”提出明确要求。落实统帅号令,战区官兵正踏出峡谷丘壑,奔向星辰大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