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走向联合战场的“马赛克方阵”——一名联合参谋班学员的学思践悟

来源:国防大学 作者:闫晓强 王志鹏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0-11-06 15:24:45

深秋,滹沱河畔,梧桐红中,一支色彩斑斓的队伍从中通过。队伍中的学员们来自全军各军兵种,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震耳的口号,走向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的教室。

许多学员还记得入学第一天集合站队时的情景,由于还不知道分班情况,大家习惯性按照军种列队,陆军一排、空军一排、海军又是一排,视觉是清爽了,但问题也出现了:上的是联合参谋班,可思想上还没有踏进联合的大门。

联合,首先从打破固有思维开始。

于是,原本“整齐”的队伍开始打乱,不同颜色的军装混在一起,犹如“马赛克”一样。一开始,这样的排序看着很有些“乱”,但越看越像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课堂上,学员们接触到了“马赛克战”理论,有学员就调侃说:这不是“马赛克”方阵嘛!

▲ “马赛克”方阵

是的,这批学员来自全军100多个单位,有的是基层主官,有的是机关科长;有的在战区联指席位上值班,有的来自后装保障战线;有的立过二等功,有的护过航、留过洋……尽管岗位各不相同,使命却是一致——一到学院报到,他们就接受了“三个普通”的要求,为了成为联合作战优秀人才这个共同目标,迸发出了极强的适应性。

谈到入学动机,有学员说:要主动脱离安逸区。有学员说:要在最前沿的领域,继续给军旅做加法。

联合培训,首先是学员的联合。在学员分班中,学院和大队就考虑到了军种、方向、专业的均衡分布,一个班分明就是个微型的“战区联指”。平日里,学员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研讨中,大家互相提问、思想“交锋”。好多学员感慨,以前只关注自己的方向,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最深的感触是:“联合”的意识大大增强了。

▲ 组织“联合作战先锋论坛”

年富力强,恰同学少年。学习、讨论、交流,全体学员放下了之前的工作,投入到一场场联合作战的“头脑风暴”中去。就这样,思想在交流中闪现,在思考中精炼,在笔端中沉淀。

教学,是培训的基础和核心。拿到教学计划的那一刻,大家就被课程表吸引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课程涵盖了政治理论、战略战役、业务技能等,突出教练学员备战打仗的真本领,让大家直呼过瘾、解渴。精心的课程设置,悉心的教学辅导,足见最高军事学府向战而师、为战育人的使命担当。

军事高科技课程涉及最新的科技运用,是学员们高度关注的内容。课下,常出现教员被学员“包围”的情况,“可靠性怎么样?”“实用化程度如何?”“什么时候部队能够用上?”问题如连珠炮,解答直指要义。

▲ 组织开展分组讨论

为确保新课程体系精准落地,教员和学员共同践行着“学讲研练考”的教学模式。和大家以往到院校接受培训不同,在这里,“讲”的比例减少了,“研”“练”的环节则大大突出了。每门课程都设置研讨环节,或战例研究,或理论探讨,或想定作业。在学员大队安排下,学员每周一篇体会,每人一个课题研究,达到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定期组织的“联战先锋论坛”则是大家期待的环节,在这里,有的介绍参加“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事演习的有关情况,有的分享在委内瑞拉特种作战学校的培训经历,有的结合自己出国访问情况经历提出自己感悟和建议,学员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提倡思考,热爱思考,是这个培训班学员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相长的精彩互动,在这里频频上演。在最近一次的主题沙龙中,3位学员上台交流见闻与感受,学院领导与教授台下当评委。见闻是引子,思考是主题,来自东部战区的韩献敏,任某驱逐舰副舰长,他结合参加护航、军演的经历,就海军文化、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建议,得到学院领导与教授们的充分肯定。

现地教学中,学院组织学员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第一站就是军委作战室,看着简陋的条件:一部电话,两套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土建房。许多学员陷入了沉思,在见学体会中这样写道:对于军人来说,适应能力就是战斗力。

▲ 学员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

短短一个月,学员们角色转换迅速,一支向战而行的“马赛克方阵”已成型,他们或在教室集体研究,或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灵活组合,或聚或散,共同向着成为联合作战优秀人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