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队积极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三支部队的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俊 何勇 等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6-20 04:27:14

基层部队发扬我军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光荣传统

脱贫攻坚喜报频传

我军在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既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同时还是生产队。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今天,军队积极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部队继续发扬我军“三队”光荣传统,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今天刊发的3篇短通讯,就是从这许多鲜活经验中采撷的几朵浪花。

西藏昌都军分区某边防团因地制宜开展帮扶

“僜人新村”的幸福生活

■张俊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何勇

艳阳高照,风和日丽。“僜人新村”一户户农家小院内,那一团团、一簇簇迎头盛开的黄牡丹,让人留恋沉醉。

游客成群结队,村民笑容灿烂。

“‘僜人新村’的幸福生活,既要感恩党的好政策,也要感谢西藏昌都军分区某边防团的倾心付出。”正在组织村民接待游客的僜人首领阿鲁松动情地说。

僜人分布于西藏察隅县下察隅镇和上察隅镇3乡7个行政村。西藏和平解放前,僜人氏族居住在山洞,过着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人均寿命不到35岁。边防团驻守这里以后,卫生连医护人员定期到牧场巡诊,为僜人群众科普卫生常识。边防团团长刘海利介绍,在地方政府和该团携手帮助下,僜人群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迈上了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前些年,为改善僜人医疗卫生条件,团党委同察隅县委、县政府协商后,决定在米古村、沙琼村、达琼村等僜人村成立医疗站并培训村医务人员。渐渐地,村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各类常见疾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如今,僜人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0多岁。

军队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号召,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边防团将结对帮扶的贫困村逐个“过筛子”,细致填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排查认定表》,按照“一连帮一村”的模式,选派连队党支部正副书记担任村党支部“帮建书记”,想方设法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千方百计激发僜人群众自主脱贫的内在动力。

僜人生产、生活、民居、餐饮、服饰等都别具一格,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内地游客,但因以往零散经营,未形成规模。夏尼村“帮建书记”朱坤经过深入调研,与村党支部一班人商议,立足村落现有格局,打通进村道路,连通户户小路,美化农家院落,线上线下打造旅游“名片”,引得八方游客汇集。

沙琼村气候宜人,近几年依靠种植猕猴桃等水果带动多户村民增产致富。今年,“帮建书记”谌登川深入分析后建议增加种植面积,他与战友们一起帮助乡亲们拉线丈量、挥锹铲土、散苗种苗、扶苗压实、施肥浇水。

“资助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落。”近年来,边防团还积极开展干部士官“1+1”助学活动,10余名官兵相继被驻地学校聘为课外辅导员,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走出雪山。阿鲁松说,开拓视野、学成本领的僜人后代们,将与边防官兵一道建设更加美丽的西藏,帮“僜人新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80集团军某旅官兵军营内外牵手扶贫

天山下盛开的石榴花

■于博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赵威

每逢周末,在新疆巴格艾日克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热孜万姑丽总会早早来到村中心的石榴树下等着。90后退伍女兵李天旭也会早起驾车从新疆喀什市的叶城县赶来,为她辅导功课。

而在第80集团军某旅,大学生女兵班的女兵们也在学习李天旭服役时整理出的10余本理论学习笔记。

两地相距数千公里,火车60多个小时车程,退伍女兵李天旭让两座城市牵手相连。

李天旭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2016年李天旭大学毕业,向往军队的她毅然选择应征入伍,来到第80集团军某旅,分配到被北部战区陆军表彰为“巾帼先进集体”的大学生女兵班。服役期间,她学会了用兵言兵语宣讲党的“好声音”,还整理出10余本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笔记。

一次谈话,改变了李天旭的人生轨迹。

“班长,我家里还有几亩地,不过今年气候不好收不了多少庄稼。”李天旭与一位来自新疆的战友聊天时,得知新疆部分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人才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从那时起,“到新疆扶贫”成为埋在李天旭心中的一颗种子。

2018年,服役期满的李天旭瞒着家人作出决定:退伍去新疆。直到2019年底,当她带着新疆喀什的公务员录取通知书回到家中,父母才知道她要去新疆。那一刻,父母尽管责备,但更多是自豪。

初到边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加上环境陌生,李天旭第一次感到无助。可两年军旅历练让她迅速适应了一切。定岗时,“哪里最需要我,哪里能解决实际问题,哪个岗位最能深入扶贫工作的一线”,成了她的选择标准。

“阿达西,这是今年政府的最新扶贫政策,我给您解读一下!”在喀什市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扶贫办干事李天旭的忙碌身影。

喀什地区日照充足,风沙大,紫外线很强,黝黑的皮肤成了李天旭辛苦工作的见证。村民不通汉语,她便从汉语拼音一点点讲起;卫生知识不了解,她便向医院的医生请教,定期组织卫生讲堂;手机智能设备不会用,她便自己画出使用说明书,为每户家庭提供“私人定制”。

工作之余,李天旭经常和以前的战友们通电话,分享扶贫工作心得。战友们把李天旭的扶贫经验,用在支援驻地贫困村脱贫后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很见效果。

战友们与李天旭相约,待到石榴飘香时,一起交流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经验。

山东省汶上县人武部精准助力不松劲

永不离开的扶贫队

■武景生  崔翔宇

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苑庄村的贫困户张老汉做梦也没想到,种植了县人武部推荐的“羊角蜜”甜瓜,一季收入8万多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更令人欣喜的是,截至今年6月,2015年以来由县人武部帮扶的3个自然村全部脱贫,3个村党支部分别被上级评为4星、5星级模范党组织。

县人武部政委王强说:“脱贫不是休止符,我们要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队。”

5年前,县人武部主动请缨,承担了苑庄镇白中村、白西村和东演马村的帮扶任务。

村民老李介绍,几个村位置偏僻,临近3个村子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

一次,一位外地客商听说白西村盛产芦花鸡,前来考察。客户品尝了芦花鸡和鸡蛋后,十分满意,当场签下销售协议。谁知,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把出村客户的轿车陷在泥里。不得已,村民用两头牛拉着轿车,把客户送到几公里外的公路上。望着满是泥水的轿车,客户连连摇头:“等你们修好了路,咱们再做生意吧!”

“要致富先修路。”人武部官兵进驻3个帮扶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修通村里的道路。经协调县交通局出台修路规划,落实资金投入,3个村10多条硬化道路按期完成。从此,村里的大棚种植、鲤鱼养殖、芦花鸡饲养等种植养殖业兴旺起来。

这期间,王强与战友们深入走访3个村庄,与当地群众促膝交谈,进一步找到了贫困的症结:村“两委”组织不健全、党支部软弱涣散,群众不信任,支部工作难开展。在县镇两级党委大力支持下,人武部帮助3个村子积极稳妥地解决了村支部书记“人难选、无人选”的难题,还把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成集村委办公、党员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级综合党群服务中心。

去年7月,在苑庄镇白中村、白西村和东演马村3个村的结合部,投资近百万元的6个冬暖式高科技大棚建成,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亮点”。经反复论证,3个村的扶贫资金和协调来的投资,由镇党委政府监督,通过入股分红模式,采取集约化种植。当年,每个大棚纯收入12万元,帮助3个村1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接着,人武部继续协助融资扩建7个高科技大棚,安排30多名群众就业,又帮助17户贫困户脱贫。

最近,从白中村、白西村和东演马村通往县城的快速路上,一辆辆装满有机蔬菜、芦花鸡等农产品的车辆奔忙起来。村民们说,他们要把最新鲜的农产品送到首都居民的菜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