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军人丨新疆军区某合成团侦察连连长王武红——“空头”锦旗激励官兵争取无限可能

了不起的中国军人④: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侦察连连长王武红——

“空头”锦旗激励官兵争取无限可能

■中国军网记者 刘上靖 通讯员 刘金福

北疆初春,乍暖还寒。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新一期训练龙虎榜一经公示,就引发官兵驻足观望,榜单上,一张上尉军官的照片稳居C位。

“还得是咱们‘武’连长!”对该团作战支援营侦察连的战士来说,这个眉宇间英气十足的连长可不简单:侦察兵出身、战士提干、曾38次立功受奖……妥妥的“精武达人”。

“武”连长名叫王武红——名字带“武”,本领高强,“王连长”慢慢成了战士们口中的“武连长”。称呼的变化,既有战士们对王武红屡创佳绩的钦佩,也透着他们精武强能的渴望。

王武红进行射击训练。岳旭龙 摄

时针拨回到2008年。

18岁的新兵王武红被分到了“尖刀班”。看着他不高的个子,班长马元永禁不住心里嘀咕:“这个兵能行吗?”

首次体能摸底,王武红拿了个倒数第一。

晚点名时,马元永借着讲评之机狠狠地“敲打”了一把王武红:“体能不过关,枉在‘尖刀班’。‘尖刀班’是要刺刀见红,可不能成绩‘亮红’!”直到现在,和记者聊起来,王武红对老班长的这句话依旧记忆深刻。也正是这句话,开启了王武红的“逆袭”之路。

从那以后的日子里,王武红就与自己“较上了劲”。上肢力量弱,那就卧推、俯卧撑、单双杠轮番上阵,连睡觉也要把握力器攥在手里;身体协调性差,那就跳绳、折返跑双套餐,逼着自己形成肌肉记忆;别人周末自由活动时,他则在营院里的四百米跑道上不断挥洒汗水。

两个月后,王武红各课目成绩都冲到新兵连上游。三个月后的结业考核,“倒数第一”一跃成为“训练之星”。在颁发奖状时,营长看着面貌一新的王武红,不由得感叹:“好一个拼命三郎!”

2014年,晋升中士不久的王武红,迎来军旅生涯的又一次挑战——以代理排长的身份带领团队参加特种兵比武。以前,做好自己就是优秀;这次,不仅要做好自己更要带好队伍,王武红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包括他在内,团队里半数以上的队员都是首次参赛。

下士赵晓强体能基础好、专业技能强,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加之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大场面”——连续几天的摸底测试,赵晓强都排名靠后,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参赛,很多东西我也不会……”训练间隙,王武红跟赵晓强促膝交谈,说出了自己的秘密:面对新的训练课目,他都会提前研究考核标准细则,并通过各种渠道找资料学习;为提升训练效果,还会在训练场“偷师”其他队伍的训练方法。

“别急,我们一起练!”此后几天,王武红一直陪在赵晓强身边,一边鼓励他放松心情,一边带着他刻苦训练。渐渐地,赵晓强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不仅训练成绩明显提升,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王武红演练过程中进行战术部署。岳旭龙 摄

仿佛有一双大手,不停推赶自己向前。那段日子里,王武红起早贪黑,白天给大家教授方法,晚上加班准备训练教案。整整两个月,从旭日东升到日落西山,王武红和战友们每天都像钉子一样铆在训练场,人人晒脱了两层皮,脸被紫外线灼烧得像铜板。

就这样,一个“新排长”带着一群“新队员”,最终斩获特种兵比武竞赛第二名。与后来带队伍“习惯性”夺冠登顶不同,这段经历让王武红一直念念不忘:带兵就是带心,心之所向,兵锋所指。

在担任连长后,为了更加准确掌握官兵思想动态,王武红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每月同全连官兵谈一次话,建立“兵情档案”,一旦碰上矛盾问题就能很快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王武红那本厚厚的活页册上,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场班组对抗赛。整个比赛过程气氛热烈,战况胶着。成绩判定时,两名班长因意见相左发生口角。事情虽小,但王武红见微知著,发现个别战士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赛后,王武红分别找到这两个班长,敞开心扉听他们“吐槽”,设身处地回应他们的疑惑。

在不久后连里召开的军人大会上,王武红带着大家追忆高原驻训时光,提出了3个让全连官兵反思良久的问题:当兵为什么?训练图什么?胜利靠什么?

在王武红的启发鼓励下,两位当事人在战友们的掌声中握手言和。这之后,他发现连队的凝聚力更强了,官兵在训练场上相互切磋较劲,谁都不服谁;走下训练场,大家团结互助、亲如兄弟。

去年年底,侦察连连续第3次被表彰为“四铁”先进连队。记者走进荣誉室,看到13面锦旗整齐挂在墙上,“每一面锦旗,都是连队官兵团结奋斗的见证。”王武红介绍说。

在荣誉墙正中间,赫然挂着一面无字“空头”锦旗。面对记者的疑问,王武红自豪地说:“这面旗专门留白,是因为侦察连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