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军人丨徐武韬:一名蓝军研究员的胜战之思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韵 韩成 杨鹏飞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3-05-12 09:47:12

了不起的中国军人

第81集团军某旅蓝研中心主任徐武韬——

一名蓝军研究员的胜战之思

中国军网记者 王韵 解放军报记者 韩成 通讯员 杨鹏飞

塞北大漠,第81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多平台综合演练紧张进行。

演练中,该旅一改往年“各自分训+连贯考核”的专业训练模式,探索了一套合成分队“融合式”训练考核办法,多兵种参与,多种武器平台“套餐式”搭配对抗,倒逼官兵根据战场态势,活用战术战法。

“在部队战斗实施阶段,炮火反应时间缩短20%,车组战场存活率提高近10%……”走下训练场,该旅蓝军研训中心主任徐武韬带领官兵第一时间将训练数据汇总分析,验证这一新的训练模式的“实战贡献率”,为部队进一步推开使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徐武韬学习友邻单位的研训资料。韩一民 摄

徐武韬,被该旅官兵称为“徐博士”,不光是说他有博士文凭,而是因为他十多年如一日钻研蓝军、思战研战不懈怠的那股劲头,让许多战友佩服,甚至是崇拜。

2013年初,部队组建全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成立蓝军研训中心。谁来牵头负责?那时,作为一名业务出色的机关作训参谋,徐武韬成为旅领导眼中的第一人选,担负起探索攻关的重任。

一没范本可鉴,二没教材资料,开局就是爬坡,怎么办?“我们这块磨刀石肩负着检验全军部队转型成果的光荣使命,只许成功,不准失败。”蓝军研训中心揭牌运行时,徐武韬动员官兵,要模拟出最真实、最凶狠的对手。

十多年来,徐武韬带领攻关小组先后翻译了数百万字的外文原版资料,汇集成3册《蓝军建设指南》,搜集整理多套书刊、影像资料汇编成《模拟蓝军部队训练考核纲目》等资料,为全军专业化模拟蓝军建设立起了标准方向。

“磨刀石的使命不是输赢,而是教战友如何打仗。”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徐武韬对“如何当好磨刀石”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既要当强对手,又要当个称职的好师傅。”

关于平面与立体的思考。一次对抗,扮演红军的某新组建的合成旅,具备工兵、防化等多专业兵种优势,但指挥员的用兵思维仍停留在平面对抗,致使配属兵力形同虚设,派不上用场。此时,已经熟谙合成之道的蓝军本来可以实施“降维”摧毁,但徐武韬和团队成员选择了停止正面进攻,多次实施电磁压制、特种兵破袭等行动,一步步诱逼红军官兵学会排兵布阵,强化合成思维。演练复盘时,一位红方指挥员紧握徐武韬的手说:“感谢对手,感谢蓝军,一场战斗就是一堂生动的转型实践课。”

关于主角和配角的思考。近年来,随着联演联训的逐步深入,徐武韬又有了新的见解:“体系练兵的真谛是抛开主角光环,把自己当成一个即插即用的模块。”

为此,徐武韬带领团队足迹遍及军队十多所院校,向军内专家教授请教联合知识,走进电子对抗部队体验联演联训研究电子对抗,借演训之机邀请陆航部队协调员现场授课等,主动破除“主角”的思维惯性,不断锤炼提升体系制胜力。

“把体系战力武装到蓝军的牙齿,就是要倒逼红军从开始行军机动之初,就必须时刻带着体系思维打仗。”该旅领导介绍,为了打造强大的“体系对手”,徐武韬带领团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他们会运用小股伏击袭扰,检验红军警戒和抗袭扰能力;通过呼叫武装直升机突袭,检验红军对空警戒和对空防御能力;采取强电磁压制,检验红军组网对抗能力……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作为陆军转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最欣慰的是一茬茬红军越来越强。”徐武韬说。

徐武韬近照。王子祥摄

去年联合演习发生的两个瞬间,让徐武韬至今难忘——

蓝军进攻时误入红军预先埋伏的“火力压制区”,他险中应变,快速指挥地面侦察力量引导航空兵进行火力反击,才勉强解围。

一支蓝军分队布置阵地时忽略了兵力密度问题,让红军反客为主,迅速采用连续强行突击战法,割裂了蓝军的前后防御部署,致使其陷入被动……

“与输赢相比,我们蓝军更敬畏实力。从以前的轻松取胜到如今强强对抗,我很幸运参与和见证了一支支劲旅的蜕变成长。”徐武韬说,“虽然着装蓝色、标识蓝色,但我们一心只为红军赢的本色永远不变。”

前不久,徐武韬带领团队开始探索研究智能化蓝军建设的新课题,同样是从一张白纸起步,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徐武韬和战友再次下定决心填补这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