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在希望田野书写初心答卷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张宏伟 纪洋洋等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3-05-10 11:20:30

编者按  4月中旬,习主席到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军区系统作为军队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让部队帮扶与当地发展融为一体、同向发力,是一道必答题。安徽省泗县人武部和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人武部因地制宜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值得关注。

安徽省泗县人武部

“泗农云+”数字惠农

中国国防报讯  张宏伟、纪洋洋报道:“近日气温回升快,请加强田间管理,谨防小麦纹枯病发生。”“五一”期间,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胡陈村一组村民刘怀浩收到一条小麦病虫害预警信息。他告诉笔者,过去种田全凭经验,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泗农云”APP就可以轻松掌握田里的情况,可谓“一机在手,高产无忧”。

刘怀浩点赞的“泗农云”APP,是泗县人武部帮扶建立的数字乡村智慧平台。走进胡陈村乡村振兴办公室,一块10多平方米的大屏幕引人注目。这是“泗农云+”平台的终端显示器,可实时显示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以及胡陈村村容村貌、产业布局和村情动态等。

“泗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多,部分农田作物疏于管理,产量不高。”胡陈村驻村干部季巍告诉笔者,“泗农云+”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村民开展科技种植,有效破解农作物疏于管理等问题。

县人武部部长桂连成介绍,胡陈村是人武部定点帮扶村。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部党委抓住泗县是安徽省首批35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之一的有利契机,邀请省农业农村厅挂职县领导、厅驻村干部和有关专家进行“泗农云+”平台搭建评估论证,联合地方科技公司共同推动“泗农云+”平台项目在胡陈村落地,让数据成为新农资,助力智慧农业落地落实。

“现在种植方便多了,我种植的羊肚菌受光照、温湿度影响很大,在‘泗农云’APP上绑定我的大棚,可以设置不同环境参数的上下阈值,一旦超出阈值,系统就会通过手机短信、系统语音等方式进行提醒。我可以第一时间通过APP控制阀门按钮,远程打开通风降温系统。”正在大棚劳作的羊肚菌种植大户范喜边介绍边向笔者演示。

“‘泗农云+’平台建设,将智慧农业与乡村治理和便民服务等有机融合,让数字乡村成为现实。”村网格员尤静介绍,他们可以通过“泗农云”APP定期采集监测户就业、收入、医疗等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实行一对一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泗农云+’助力乡村振兴,胡陈村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驻村第一书记常志强告诉笔者,该村在人武部帮扶下,先后建成智慧农业羊肚菌种植温室20多亩,视频监控“平安路”20多公里,涉险区域电子监视与警戒点位4个。如今,“泗农云+”平台正成为村民种植的“新农具”,乡村智慧政务的“新渠道”,治安管理的“智慧眼”。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人武部

“四个一百”产业助农

中国国防报讯  董梦寒、特约记者刘明奎报道:温室大棚内,红彤彤的樱桃像玛瑙一样亮眼;高标准种植区内,金针菇、羊肚菌长势喜人;中药材基地里,连翘郁郁葱葱,满眼碧绿……“五一”期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侯家台村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要不是区人武部倾力帮扶,俺们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解放军是俺们的亲人!”望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村民侯召朋激动地说。

侯家台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钢城区人武部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后,依据村情制定扶贫路线图,和村两委一班人蹚出一条致富新路。2019年底,该村脱贫摘帽。

“摘帽不摘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区人武部部长赵清明指着村产业振兴规划表介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必由之路,必须因地制宜找准方向。为此,他们联合街道与村两委多次召开“诸葛亮会”,经过认真考察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通过打造以百亩连翘、百亩樱桃基地为主,百亩种植养殖和百亩农产品加工区为辅的“四个一百”特色产业工程,畅通增收渠道,实现产业振兴。

翻开人武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规划,远景目标、近期措施、完成时限及帮扶责任人等一目了然。

“连翘是一种中药材,耐干旱、耐贫瘠,市场销路紧俏。”在连翘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侯学斌告诉记者,区人武部联系市区相关专家,为村里提供种苗和技术,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农业合作社,建起产业基地,让贫瘠的土地得以增值。

“我的樱桃是新品种‘美早’,4月上旬就上市,一棚产量7000斤左右,每斤能卖到50多元,一季下来纯收入30多万元。”村民侯继军在樱桃大棚里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建棚之初投入较高,我心里有顾虑。在我犹豫不决时,区人武部领导带我到莱芜农科所学习樱桃种植技术,帮我分析市场行情,给我很多的鼓励和扶持,我这才敢放开手脚干起来。真是多亏了他们啊!”

在养殖户侯加华的养殖大棚里,一笼笼獭兔欢快地吃着饲料。“这个项目是人武部从潍坊引荐的,棚里现有1200多只獭兔,一茬能净赚两万多元。”侯加华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有13户村民通过养殖红玉公鸡、花色獭兔和莱芜黑猪,实现年收入超过5万元。“‘四个一百’工程,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新建的花生榨油厂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侯召立说。

“实施‘四个一百’特色产业工程,在重点领域和项目上用劲,较好地实现‘集体有积累、群众得实惠’。”区人武部政委范盛海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正着手制定乡村旅游产业时间表和线路图,力争把“村”与“景”有机融合,推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