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播撒“蓝色梦想”的种子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 静 黄力鹏 等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4-04-24 08:45:11

播撒“蓝色梦想”的种子

——一组军地常态化开展海军特色国防教育活动的见闻

图①:“逐梦深蓝”讲师团在云南省鹤庆县西邑镇中心小学举办“大国海疆”摄影展。林风谦摄

图②:海军指挥学院教研骨干到南京理工大学授课并答疑。丁  晨摄

图③:在江苏省泰州市海军舰艇文化园,学生登上退役的洪泽湖舰,体验操作装备。周孝宇摄

图④:“逐梦深蓝”讲师团成员借助海螺为学生讲述海洋知识。林风谦摄

图⑤:“逐梦深蓝”讲师团成员授课后与学生留影。林风谦摄

图⑥:退役的洪泽湖舰。海军舰艇文化园供图

逐梦深蓝,向海图强。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之际,军地纷纷举办舰艇开放、城舰共建活动,主题灯光秀点亮战舰命名城市,“百城千屏”共祝人民海军扬帆新征程——天南海北,涌动着走近海军、了解海防的热潮。

全民国防教育,有纪念日,没有停止时。建设海洋强国,支持海军建设,不仅需要广大军民在纪念日的关注,更需要融入日常生活的科普教育、常态宣讲。本期我们选取一组军地开展海军特色国防教育活动的实践,他们有的利用雄厚师资力量开展线上线下授课,有的建设海军主题教育基地迎接八方游客,有的组织退役海军官兵讲好海军故事,推动全民了解海军海权海洋,增强国防意识。

海军指挥学院打造“三海文化”传播基地——

线上线下吹来“海风”

■王  静  黄力鹏

“阿姨,请问维和是什么意思,是做什么的?”一名小女孩拿过宣传册问道。“维和是维护和平,人民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的护航任务就是为世界和平作贡献。”海军指挥学院某中心讲师赵培培回答。

4月21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城墙下,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活动正在举行。海军指挥学院官兵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发放《人民海军 和平力量》宣传册,介绍学院开设的“三海文化”(海军海权海洋)在线微专业,与现场群众互动。

“开设在线课程是我们探索提升国防教育质效的一个举措。”该学院军事职业教育中心主任陈国华告诉笔者,以前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随着数字化教育的发展,他们依托军地网络平台,围绕“三海文化”,面向军地开设在线学习、考试的微专业,探索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课程。

微专业“短小精悍”,内容简要、针对性强。选课者只需学习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通过考核即可拿到结业证书。2022年8月,该学院推出《海军海权海洋文化》在线微专业,受到广泛欢迎。截至目前,累计寄发结业证书超过1万份。

“学院名师专家不少,精品课程很多。”该学院领导介绍,他们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打造“三海文化”传播基地,助力全民国防教育。近些年,学院与多家军地单位签订协议,推动《海权与制海权》《海上安全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等优质在线微专业课程进部队、进课堂;联合河海大学等地方高校开展微专业线上教学。

除了线上教学,该学院还组织一大批专家教授进军营、进高校、进企事业单位,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海上安全形势”等主题开展巡回宣讲,年均讲授3000余课时,配合在线微专业课程组织线下辅导答疑、赠送图书等活动,参与人数众多。

“听您讲到人民海军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我热血沸腾……”不久前在南京大学,学院国防教育教学科研团队牵头人蓝天举办了一场题为“从海军海权海洋发展看近海安全”的讲座。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围着讲台提问交流。有的问航母的主要任务、有的问如何加入海军、有的希望推荐相关书籍……

“针对不同对象,我们及时调整内容,因材施教。”该院副教授尹强曾赴共建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授课,他针对学校学生大多从未见过大海的实际,对授课提纲进行修改。

从新航路开辟到现代海权,从郑和下西洋到中华民族之殇,从抗日战争到西沙海战……短短一个小时的辅导课,让学生们对海军、海洋有了初步了解。该院还计划与民族中学合作,共建国防教育长廊和陈列馆。

进入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域性、全程性日益凸显。去年,该学院组建国防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厚植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打造海军特色国防教育品牌,进一步扩大“海风海浪海味”的覆盖面、影响力。

江苏省泰州市建设海军主题教育基地——

启航之地乘风“扬帆”

■刘杨阳  李袁靖

4月以来,江苏省泰州市作为人民海军诞生地,迎来全国各地前来了解海军文化的游客。40名《泰州日报》小记者也开启了一场“蓝色梦想”研学活动。

他们聆听人民海军从诞生于白马庙,到驶向万里海疆的光辉历程;登上舰艇近距离体验和了解海军官兵工作生活;通过VR感受海军航空兵的失重感;参加《船舶的构造》实践课程,了解船舶结构并制作模型。

研学活动主要依托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简称“海纪馆”)和海军舰艇文化园展开,这3个场所构成泰州市海军文化展示平台和海军主题教育基地。

“要了解海军,来泰州就对了。”海纪馆讲解员张菁菁告诉笔者,泰州有着丰富的海军文化资源,来泰州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艘木船是从高港区一位名叫周德宏的渔民那里征集的。1949年,周德宏的父亲就是划着这艘船送解放军战士渡过了长江。可以说,正是人民用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面对来到海纪馆的游客,张菁菁都会重点介绍一楼展厅一艘长约13米、宽2米的木船。近年来,该馆利用声光电等手段还原渡江战役、解放一江山岛等历史场景,生动展示人民海军从小艇到大舰、从近海到深蓝的发展历程。

“以前是木船,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现代化军舰。”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的海军军迷顾佳涛刚参观完海纪馆,就乘车来到海军舰艇文化园,登上退役的厦门舰,在讲解员指引下体验舰炮操作,既饱眼福,又当“水兵”。

2011年起,人民海军先后向泰州市捐赠3艘退役军舰和1艘潜艇。泰州市以“三舰一艇”(综合补给舰洪泽湖舰、导弹驱逐舰西宁舰、导弹护卫舰厦门舰和274号常规动力潜艇)为依托,按照主题公园模式建设了海军舰艇文化园。参观者可以登上舰艇,了解舰艇结构、装置、功能和执行任务的故事。

为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海纪馆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驻展厅,展示彩绳编织的海军军旗、船锚剪纸,组织海军文化主题绳结、草编、绘扇等手工活动,吸引游客纷纷尝试。海军舰艇文化园还组织海军文化主题夏令营,引导青少年通过体验舰员生活,学习海上救援知识,学习打海军绳结等,全方位感受海军文化。

“人民海军从泰州扬帆启航,我们也希望海军文化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扬帆走出去,传播到更多地方。”海纪馆社教部负责人陈夕彤告诉笔者,去年,他们拓展教育新阵地,以馆内讲解员队伍为主,加上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批青年志愿者,成立“扬帆”宣讲团。宣讲团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讲述人民海军历史和英模人物事迹,引导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关注祖国万里海疆,支持人民海军建设。

山东省青岛市退役军人组建“逐梦深蓝”讲师团——

校园内外激起“浪花”

■中国国防报记者  陈  涵

4月14日,微风细雨,一辆大篷车快速行驶在青岛至泰安的公路上。

前一晚,山东省青岛市“逐梦深蓝”讲师团刚刚结束了在云南省18所学校的国防教育宣讲。下个月,赴延安宣讲后,他们的足迹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这条公益宣讲之路,他们已走了12年。12年前,时任海军石家庄舰政委的林风谦在南海执行任务时,向新战士提问“九段线”的来历,能回答上来的屈指可数。

“新战士国防知识的匮乏,折射的是青少年国防知识,尤其是海军、海洋知识的欠缺。我们这群身穿海军蓝的人,应该做点什么。”2012年,林风谦退役,他第一时间召集一批有志普及海洋国防知识的海军退役官兵,成立“逐梦深蓝”讲师团,以青岛为起点,在祖国大地上绘出宣讲新航迹。

“讲什么”,是团队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为此,他们做了一次横跨20余个省份、兼顾城乡、面向大中小各学段的问卷调查。1万余份问卷发出,最后形成1份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我们很震惊,有的学生竟说不出我国首艘航母的名字。”林风谦告诉记者,通过调研,他们意识到最紧迫的工作是宣传基本的海军、海洋知识。为了让课程内容更科学、更有吸引力,他们请来青岛市经验丰富的教师作辅导,结合每名讲师的服役经历“量体裁衣”设置授课内容。

曾立功受奖的讲师,讲述建功军营的强军故事;也门撤侨的亲历者,讲述护航一线见闻;参与过部队装备引进工作的讲师,讲述海军装备发展历程……“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身为老兵,有‘独家故事’可以分享。”讲师团成员邹海涛说。

“当时,有位叔叔就在也门撤侨的军舰上,护送同胞回到祖国。下面有请他给我们讲述电影《红海行动》背后的故事。”这样的介绍常引起台下掌声雷动,曾执行护航任务的讲师团成员张楠随之出场分享经历,台下学子听得入神。

在学校、社区讲过上千场后,“自然生动、润物无声”是他们听到最多的评价。为了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他们借助鹦鹉螺来讲述潜艇的设计思路;手把手教学生打出“中国万岁”的旗语;举办“大国海疆”摄影巡展,激发青少年对蓝色国土的热爱。

“每次出去,我们身边都挤满了孩子。”讲师团成员石相成说,他们所到之处,经常享受“明星”般的待遇,很多学生拿着作业本请他们签名。在青岛市盲校,讲师们包住舰艇模型尖锐的地方,让学生触摸;买来大贝壳,让学生“听见”大海的声音。宣讲后,一名小男孩趴在石相成耳边说:“叔叔,我今天‘看见’了大海和军舰,谢谢你。”

“有意义的事总会吸引有情怀的人。从最初3个人,到现在23个人,团队力量渐渐地壮大。”林风谦说。大篷车的轨迹,激起“浪花”朵朵——济南、潍坊、重庆等城市,陆续有海军退役军人学习他们的经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版式设计: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