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梨友”诞生记
■李金春 解放军报记者 卢 军

袁兴涛(中)和果农、主播一同挑选优果、把控品质。李金春 摄
“家人们,这是我们‘马庄梨友’的梨,个大皮薄、又脆又甜……”9月,在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马庄村“壹号梨园”直播间,总能看到一位农民模样的人与网红主播一道为乡村品牌“马庄梨友”做宣传。在主播们的共同努力下,“马庄梨友”订单源源不断,销路正旺。
直播间里的“农民”叫袁兴涛,是一位退役军人,也是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今年55岁的袁兴涛,1987年10月入伍,2013年退役后供职于安徽省国防动员办公室。
砀山以梨驰名,可不少果农却因销路不畅,收益难增。值安徽省遴选第9批驻村干部之际,袁兴涛主动请缨担任良梨镇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虽然现在不穿军装了,但当了20多年兵,服务群众初心不忘。现在我也快退休了,想再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2024年7月,袁兴涛“走马上任”。上任之初,袁兴涛就到监测户、低保户家走访,了解马庄村梨树种植情况和传统销售方式。“家家户户会种梨,可大家伙都在愁卖梨。”村民的愁盼,让袁兴涛睡不着觉。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助推产业实现‘特而强’,才能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可是具体怎么做?一次,袁兴涛回省城参加乡村振兴研讨会,遇到了同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安徽省广播电视台《第一书记话丰收》栏目主持人马齐东。聊到马庄梨的销路,马齐东告诉袁兴涛,要想销路好,品牌是关键,马庄梨得有自己的品牌。经过探讨,两人为马庄梨设计出一个新标识——“马庄梨友”。
除了打造品牌,研讨会上一位专家关于“认养农业”的介绍,也让袁兴涛的思路豁然开朗。回到村里,他就和村两委成员商定,打造“马庄梨友”品牌,启动“梨树认养”计划,发动城市居民认养梨树,使他们既收获新鲜砀山梨,又体验种植乐趣。计划一推出,就受到社会关注,有公司主动联系袁兴涛,免费制作“马庄梨友”App,实现线上认养,还有设计团队提供了精美的包装设计。一时间,来参观认养的市民络绎不绝,马庄村一下子热闹起来,“马庄梨友”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本土品牌。
对此,袁兴涛没有满足,他相信“马庄梨友”还能走得更远。
今年初,他看到安徽潜山某著名景区大热的报道,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马庄村能不能乘上“农旅融合”的快车?
“景区的高客流量为水果销售提供了平台,我们的优质水果也能为景区增添特色体验,这是双赢的事情。”听专程赶来的袁兴涛介绍“马庄梨友”的特色与优势后,景区负责人同意在景区设立助农专场。为确保宣传效果,袁兴涛和果农们严格把控品质,“马庄梨友”在景区一亮相就深受游客欢迎,助农专场一炮打响。
“去年,俺家两万多斤梨卖不掉。袁书记知道后,没几天就帮俺以高于市场价3角钱的价格卖了出去。今年7月,俺家1万多斤早梨成熟,他带着村助农队来帮忙采摘、直播,梨没两天就卖光了。”说起袁兴涛,低保户陈怀芷直竖大拇指。
景区引流、助农销售、直播带货……如今,“马庄梨友”线上线下皆走俏,果农们不愁销路,个个干劲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