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特色 一处一主题
江苏省南京市擦亮社会化拥军特色名片
南京市军地联合举办的2023年助力军嫂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张永祥摄
深秋时节,古都南京玄武湖公园秋意浓浓,湖堤树木色彩斑斓,美若画卷。
樱洲长廊处,由江苏省南京市军地联合举办的《双拥周刊》十周年版面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304米的长廊上整齐地摆放着50块展板,展板上印制的500余个版面,生动再现了新时代南京军民鱼水深情,崇军拥军氛围分外浓厚。
《双拥周刊》版面展是南京市创新开展拥军活动的一个缩影。南京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双拥情怀深植于南京军民的血脉之中,历久弥新。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探索创新拥军工作举措,建强用好拥军平台,持续丰富拥军活动载体,让双拥工作底色更红更亮。
“部队以打赢的标准搞建设,我们就要以支前的标准来拥军。”南京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鲜明态度,为全市拥军工作定下基调。近年来,每逢部队过境,军地相关部门都主动靠前,提供饮食、医疗等保障服务。作为拥军支前机构的南京军供站也因服务迅速周到,3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军供站”。
着眼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南京市建立支前保障军地联席制度,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整合各种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支持服务保障部队练兵备战。
前不久,驻军某部紧急前往外地执行任务,该市双拥办积极协调多家兄弟单位给予支持和帮助,为部队提供保障。任务完成后,部队向双拥办送上印有“服务练兵备战,拥军支前模范”字样的锦旗。
“部队的事,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改善驻军部队营区条件、支持建设训练场地、服务保障部队重大军事行动……南京市始终把支持军队改革建设、练兵备战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把部队官兵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
“感谢第二故乡的温暖和关爱,我将把这份善意温情转化为报国强军的力量,不辜负南京人民的厚爱。”今年8月底,驻军某部干部郭宏伟收到南京市慈善总会发放的慈善拥军基金后,向市双拥办致电表示感谢。
南京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慈善拥军基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助、社会捐助、慈善捐款,资助对象为驻军部队患有重大疾病的官兵本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的遗属等。成立6年来,慈善拥军基金已为困难官兵发放资助4600余人次,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
模范在前,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暖心服务成为南京市各部门各行业的共识。浦口区推出军人优待目录清单,清单涉及旅游、住宿、就医等多个领域;栖霞区挖掘潜力打造军属之家,帮助军属纾困解难;玄武区建成退役军人保障综合体,实现军人从现役到退役全流程服务保障;建邺区推出“双拥号”电车等新双拥品牌……
一区一特色,一处一主题。行走在南京街头,城市里洋溢着浓浓的拥军味道。
每年老兵退伍季,南京各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都守在车站迎接,“码”上登记、“一站式”办理手续、组织欢迎仪式,让老兵出征光荣,返乡同样荣光。
作为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和安置大市,南京军地各级一直致力做好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军人军属荣誉感获得感。据了解,该市自成立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来,一直积极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助力数千名退役军人成功就业;推进事业编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6年共282人录取至事业单位;连续4年举办“戎创金陵”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导师团开展创业帮扶活动近百场,帮扶创业退役军人1500余人。南京市还出台政策规定,明确随军家属年度事业编安置指标增至60名。
聚社会之力,力大无穷;汇社会资源,资源不断。在南京,拥军不是一个人的情怀,而是一群人的情怀,一片热土的情怀。近年来,南京市双拥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省前列,继2020年连续9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后,2022年,南京市和所属9个区被命名为省双拥模范城(区)。这片热土上,处处涌动着百姓浓浓的拥军热情,将南京这张特色拥军名片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