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赵 雷 孙华远 吴兆成 陈 凯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3-11-28 15:42:43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辽宁省扎实做好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新闻调查

■中国国防报记者  赵  雷  通讯员  孙华远  吴兆成  陈  凯

手里拿着士兵证,在辽宁省本溪市可以怎样度过幸福充实的一天?

上周末,驻军某部战士张强体验一次后,兴冲冲地给战友当起了“导游”:早上出门士兵证变身免费公交卡;沿途经过的交通干道,很多都设置了醒目的双拥主题标识,双拥文化设施遍布大街小巷;去景点凭证免门票,想购物到拥军门店享受专属优惠……

张强的获得感只是辽宁省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省各地扎实做好双拥工作,以更高标准助力部队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以更实举措解决官兵后顾之忧,拥军支前体系更加完善、尊崇优待氛围更加浓厚,不断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给力——

“党委带头抓,高位推动促落实”

前不久,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和辽宁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电视访谈节目《书记话双拥》,邀请各市党委负责同志介绍本地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特色做法以及谋划展望,形成“党委抓双拥、书记话双拥”的强大声势。

双拥工作贵在经常,制度建设是发力点。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高度,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着力破解制约和影响军地发展的矛盾问题。

“双拥工作需要经验,也需要热情。但只凭经验,就成了师傅带徒弟;仅有热情,就成了人情往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介绍,基于这样的考量,该省先后出台《辽宁省拥军优属规定》,修订《关于做好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实施意见》,下发《关于军地合力推进“双清单、三助力、四支持”建设的通知》,以及《退役军人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具体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2021年以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围绕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优待抚恤、就业创业等出台政策文件40余个,推动全省双拥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大连市树立“拥军优属不分市内外,临时常驻官兵全覆盖”的理念,将常驻大连执行军事任务的建制单位和军人军属统一纳入市双拥保障体系,各级双拥部门主动服务,解决驻军部队官兵在训练、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到驻扎时间再短,优待标准不降。

鞍山市建立了五大行业协作的拥军工作体系,即以组织、人社、公安、武装、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为主的优抚安置工作服务体系;以宣传、教育、卫生等部门为主的解决驻军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入托入学和优抚对象就医的教育卫生服务体系;以农业、商务、税务部门为主的商品供应服务体系;以住建、交通、电力等部门为主的基础建设服务体系;以车站、医院、景区等为主的拥军窗口服务体系。

着眼双拥工作的发展需要,连续9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本溪市出台了《“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组织实施方案》《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实施细则》,以及军人子女入学、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抚恤、大学生入伍优待等20多项拥军优属政策文件,做到政策、资金、服务三到位。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能提起来千斤重放下来四两轻。必须让每名官兵了解享受的权益,让每位军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阜新市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若干措施》,细化实化各单位各部门责任,编印下发《优待政策解读手册》,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构建起有温度的新时代拥军保障机制。

“党委带头抓,高位推动促落实。”该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组织领导、建强机构等方面聚焦用力,确保双拥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暖心——

“服务伴左右,备战打赢不分心”

随着部队移防换防成为常态,干部交流更加频繁,迫切需要发挥双拥平台特有优势,解决好演训场地物资保障、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让官兵安心练兵备战。

“服务伴左右,备战打赢不分心。”辽宁省各地各部门自觉把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作为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主线,全面对接国防和军队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部队官兵的急难愁盼问题。

某部移防后没有合适的战术训练场,锦州市采取“化零为整”的置换方法,调整出充足的场地供部队训练使用。某部撤销后,部分职工尚待安置,锦州市打破条框束缚,采取退养安置、经济补偿、分流转岗等办法,一次性全部予以妥善解决。

柳巧智是一名军嫂,也是大连市甘井子区机场街道一名社区工作者。她爱人郭勇是空军某部飞行员,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2022年5月,市双拥部门通过走访了解到,柳巧智家刚刚搬迁,前期安置的社区工作地距离部队新分配公寓房100多公里,且2个子女分别面临初中和小学择校。了解到他们实际困难后,市相关部门立即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协调会召开1周后,柳巧智就被正式调入离家较近的社区上班。1个月后,2个子女均在居住地附近优质学校入学。她爱人执行任务回来后,专程到市双拥部门致谢:“第二故乡如此厚爱军人军属,让我非常感动。我唯有苦练本领,再立新功,才能不辜负这份关爱。”

今年5月9日,三级残疾军人张洪坤的妻子刘丽丽,找到凌海市人武部领导。她丈夫在多年前病逝,儿子张竣贺今夏面临中考。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退役伤残军人子女在中考时有优待政策,可她不清楚该如何办理。人武部领导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即向凌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凌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明情况,得到了两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人武部又为其出具所有证明材料,张竣贺如愿享受到了相关优待政策。

原空降兵某部战士王磊服役期间,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任务,退役后被安置到建平县青松岭乡政府工作。但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父母体弱多病,无人照顾。对此,市县两级有关部门领导积极协调,将他和爱人都调到县职业高中工作,孩子也由农村转到县城上学。目前,王磊主要负责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先后帮助800余名退役士兵找到心仪工作岗位。

为尽最大努力让部队官兵的“后代”无忧、自己的“后路”不愁、家庭的“后院”不操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深挖安置潜力,优化岗位结构,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转业军官安置到机关公务员岗位的超过90%、退役士兵近80%安置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实现了部队、退役军人和接收单位“三满意”;对等安置360余名随军家属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倾力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问题,4900余名军人子女得到优先安排。

在此基础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协助部队解决住房办证难题,为1.37万军队住户办理住房登记手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优先推动大长山岛老旧楼房综合改造,为海岛前哨部队做好后方保障;大连、本溪、丹东等地帮助北部战区陆军解决5个涉军土地确权、军事设施保护等历史遗留问题,为部队备战打仗卸压减负;锦州市把地方经济发展和驻军战斗力生成合在一起谋、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建,将国防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几十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和战斗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军事效益的“三赢”。

近两年来,全省累计向驻军部队提供3300亩土地,支持50余个人武部营区搬迁改建和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靶场工程改造;帮助修建8个执勤房,维护220余公里边防路和8座边防桥梁。

感动——

“扩大朋友圈,百业千企共拥军”

住院有免费车辆接送,住院期间有专人陪护……前不久,年逾古稀的军属刘卫国因病住院,令他颇感意外的是,因为军属的身份他享受了“特殊待遇”。原来,由辽阳市一家双拥示范医院开设的军属病房,专门为军属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专属优待服务。

“护士一天24小时陪护,吃饭、洗漱都由专业人员帮助完成。”刘卫国坦言,感觉住院跟在家里一样温暖。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化拥军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攥指成拳,才能形成更大合力!”辽宁全省千余家企业、社会组织踊跃投入拥军行列,一大批拥军联盟、拥军示范园、拥军一条街、拥军广场在各地纷纷涌现,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在购物、医疗、就业、餐饮、住宿、加油等方面得到优惠,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

“以往,拥军活动主要依靠党政机关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相对较低,社会拥军较为零散、不成体系。”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有关人员介绍说,这两年,他们注重号召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拥军工作,让拥军活动从政府拥军、部门拥军进一步向行业拥军、全民拥军拓展,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支持。

回应军民关切,倾力尊崇优待军人军属,辽沈大地在行动。沈阳市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开发“沈军通”拥军惠军APP,推动33家公办旅游景点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免费开放;大连市建立拥军示范园,为100家“拥军加盟店”举办授牌仪式,推动47个景区落实票价减免政策;本溪、辽阳等地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丹东市组织成立双拥文化艺术研究院,发展200余家会员企业开展优先优惠活动;营口市建立“双拥示范街”,33家拥军优属示范商户为退役军人和“三属”提供70余项优待服务;省司法厅在全省建立129个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军人军属申请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

“客运部门是代表铁路运输行业开展拥军工作的对外窗口,要争当铁路运输企业的拥军排头兵。”记者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锦州站采访,感触颇深。从售票室公告显示“军人依法优先”的提示语到候车室设置“军人候车专区”,从开辟“军人专用通道”到实施“专人引导”,处处彰显了车站的服务细节。

在锦州站总工程师孙辉看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需要的是扩大覆盖面和持续用力,而不是“一次性”活动,因此要注重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打好拥军“组合拳”,更好地服务保障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

“在社区,在街道,在工厂;在部队,在学校,在乡村。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榜样,我们的生活,就有多少阳光……”7月28日,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举办的辽宁省庆“八一”双拥文艺晚会隆重上演,在“最美”发布环节,“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兵妈妈”“最美军嫂”的故事,像无声细雨,滋润着观众心田。

辽宁省“最美拥军人物”、大连市西岗区军嫂协会会长石瑞,曾在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服役23年,深知守岛官兵的艰苦。退役后,他与团队一起定期开展联谊活动,先后帮助78名边海防官兵解决了婚恋难题,带领战士多次参与地方文化宣传等工作。

阜新市在全省首创公交系统“十线、百车、千人”拥军号先进班组评选活动,阜新银行网点全部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服务窗口,在各医院重点科室建立军人专用病房100间,开辟军人就医绿色通道。

目前,辽宁已成立拥军服务社会组织74个、直接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非公企业2600余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全省修建以双拥为主题的道路、桥梁、街道、公园和广场等设施200余个,各地机场、车站、码头、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均设置“军人依法优先”标识,双拥地标成为城市靓丽风景,双拥文化融入军民精神血脉。

去年1月,辽宁省首批“军人驿站”揭牌运行。前不久,在沈阳市法库县一家星级宾馆,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入住“军人驿站”2天,现役军人刘鹏感慨不已:“处处受礼遇、时时受尊崇,我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军人的自豪感。”

图①:辽宁省沈阳市八一社区双拥服务队走进军营和官兵一起包饺子。

图②:辽宁省本溪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军地联谊活动。

图③:辽宁省锦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送法进军营活动。

图④:辽宁省“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兵妈妈”“最美军嫂”发布仪式。

本版图片由赵  雷提供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