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为特殊任务军人子女开通优待绿色通道——
军娃考学背后的故事
■胡振芳 任胜雷
“咱家轩轩这两天刚参加完新生军训,皮肤黑了一些,但也结实了不少,越来越有男子汉的样子了。”电话里,听着妻子卢丽分享儿子李轩的近况,正在非洲某国执行维和任务的某部军官李勇心头一暖。“这段时间你为了轩轩考学忙前忙后,真的辛苦了……”他的语气里难掩歉疚。
时间拨回6月7日,距离洛阳中考优待报名截止日期仅剩3天,卢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洛阳军分区:“同志,我爱人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孩子的优待材料弄不齐可咋办……”
卢丽的丈夫李勇正随部队在非洲某国执行维和任务。儿子李轩就读于洛阳一所初中,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按照政策,现役军人子女中考可享受优待,但需要提供军人身份证明、单位证明信等多项材料。“李勇临出发前没来得及交代孩子考学的事,家里的证明材料很少。”卢丽在家中只找到李勇的几枚军功章和获奖证书。另外,由于时差和任务区网络不稳定,卢丽与丈夫的联系时断时续。“每次视频通话都很短,他总说‘别担心,组织会管的’,可眼看报名要截止了……”
“军人在前方执行任务,咱得保障好他们的大后方!”军分区领导得知情况后,当即启动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绿色通道。“按规定确实需要完整材料,但维和军人情况特殊。”当天下午,经请示省军区后,军分区特事特办:先联系李勇所在部队核实信息,由军分区出具情况说明,后续再补齐手续。当盖着鲜红印章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资格证明信》送到教育部门时,工作人员已等候在办公室:“这是今年第7份为执行特殊任务军人子女办理的‘加急件’,我们加个班,确保明天能录入系统。”
6月22日中考当天,卢丽送儿子进考场时,发现校门口多了几位特殊的“送考员”——军分区工作人员特意赶来,手里提着印有“军娃加油”的文具袋。“李轩同学,你爸爸在国外保护别人,我们在这儿为你加油!”工作人员的话让李轩备受鼓舞。当这名15岁的少年在考场奋笔疾书时,他的父亲正和战友在异国他乡执行任务,头上的蓝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之前爸爸说过,维和营地周边村里,很多孩子没学上。准备考试前,我一直告诉自己,我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争取将来像他一样保护更多人。”走出考场的李轩踌躇满志。中考分数公布后,李轩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洛阳一所重点中学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卢丽迫不及待告诉李勇这个好消息。视频通话接通,刚结束执勤的李勇脸上还带着疲惫。当看到孩子举起录取通知书时,这位硬汉眼眶微微有些泛红。
李轩的录取通知书被卢丽小心翼翼地收在相册里,夹在丈夫的维和照片和儿子的奖状中间。她常对李轩说:“你爸爸在守护国家,也有人守护我们的小家。”
后来,卢丽专程到军分区表示感谢:“以前经常听孩子爸爸提起‘组织’,但都没有实感。现在我明白,‘组织’是为了解决军属急难愁盼不辞辛苦的奔走,也是考场外温暖的守望。”
在洛阳,像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据统计,近3年,该市已为100多名特殊任务军人子女开通优待绿色通道,其中20多人是执行维和、护航等海外任务的官兵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