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善战者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王文博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3-03-08 01:19:26

01
这个春天,全国两会两组数字引人注目。5%左右的2023年GDP增长目标,追求“稳中求进”的理念;7.2%的国防费预算增长,表明“和平发展”的态度。这种成熟且坚定的前景规划让人心暖眼热,信心倍增。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军力是国家的后盾。45年前,改革开放的洪流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欣欣向荣。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必定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支撑。外媒曾有评论,中国之所以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与手中日益强大的安全盾牌不无关系。
45年前的春天,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勇敢变革,“杀出一条血路来”。10年前的春天,人民军队开始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发,放在更远处望,更是一次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伟大行军。
军史上,有这么两次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
一次是昼夜兼程二百四十里,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在红军拿下泸定桥这个生死屏障后,刘伯承甚至激动到在桥板上连蹬三脚。

一次是14小时狂飙突击七十多公里,三十八军抢占三所里,打成了扭转朝鲜战场局势的一仗,彭德怀题词成就了“万岁军”威名。
历史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但今天的军事力量角逐绝非昨日。顽强的战斗意志是战胜敌人的先决条件,但仅靠战斗意志还是不够的。
一部西方纪录片讲了这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分布在中国周边的外国军事基地密密匝匝,像绳索一样,牢牢套住了中国的脖颈……”这像极了甲午年海面上坚船利炮虎视眈眈的翻版。
诗人田间在《假使我们不去打仗》里写道,“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强国梦和强军梦交融,我们正处在危机和变局交汇的时代,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会折戟沉沙。
现代战争,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作战方式发生颠覆变化。最喜欢质疑中国“隐形军费”、最爱叫嚷中国“军事威胁”的诸多国家从未有一刻停止在军事领域的投注。“安全”不能被少数国家垄断,除了捍卫,我们没有其他得到和平的方式。
败仗往往令人警醒。内蒙古草原深处朱日和演兵场,在这块成吉思汗策马扬鞭的古战场上,当时的7大军区各派出1支合成旅和蓝军旅开展代号为“跨越”的实兵对抗演习,红军仅得一胜。第二年,结果又是蓝胜红败。
完败于朱日和的一支红军旅,与蓝军旅有着特殊的渊源。两个旅都来自我军最早建立的坦克师。英国军事专家蒙哥马利当年参观该部队时讲,“我要告诫我的同行,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然而没想到,一母同胞的假想敌蓝军竟真成了红军难以“跨越”的高峰。
朱日和冲击波震动全军,瞄准未来战场进化的蓝军让红军夜不能寐。“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朱日和不唱赞歌,留给人民军队一道无法回避的“胜战之问”。

02

习主席深刻指出,“从这些年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来看,要说有短板弱项,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他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有一句感叹今天仍犹言在耳:“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
过不了大渡河,就要沦为“石达开第二”,不堵住三所里,“清长大捷”就要大打折扣。
习主席谈军事变革时讲,“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一定要把握好。这督促我们重新演算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的军力“方程式”,实现新的飞夺、强渡、抢占更甚千里跃进,挺进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战略前沿地带。
有人觉得行军够快就行,而解放军有一双“铁脚板”,只需要单纯的提速,“超越”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的观点难免武断。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的是攻坚期和深水区,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是“难啃的骨头”,而和我们比拼的不仅有敌人,还有过去的自己。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中国军队改革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如旱天惊雷!”解放军的回应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刀阔斧铁腕打响“三大战役”。
“史上最牛军改”开始引领解放军迈步新的未来,就像朱日和“地标”——通信铁塔上的誓言“从这里走向战场”。
“新时代的伟大行军”开始历史性地加速。
2013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几个月后,习主席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2014年,习主席在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人民军队浴火涅槃。
2016年,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开始运转。传统的“大军区”“大陆军”思维定式、机械化战争观念的历史惯性、军种本位主义被逐步拔除,联合作战剑锋已出……
2017年,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齐聚八一大楼聆听习主席训令。同年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自信到访曾经的“从海上来”英国,一个月后美国《外交政策》如此发问:“在中国舰艇上你将听到什么样的未来?”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被外媒形容为“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盛宴”。受阅装备100%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日本《每日新闻》发表社评称,就像拿破仑的预言一样,“沉睡的雄狮”苏醒了。

2022年,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明知故犯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解放军进行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各军种悉数亮相。人民海军贴近台湾海岸线,人民空军俯瞰中央山脉,常规导弹首次穿越台岛,首次在台岛东部设实战靶场,首次组织航母编队威慑演练。有人说,我们的军队开到了一个“令人心动”的距离。

有一位网友这样问道:“如果发生战争,30多年没打过仗的解放军还能打赢吗?”一位在中国军校学习的外军留学生这样回答:中国军队虽然几十年不打仗,但他们打仗的本领和专业没有丢掉。有外国军人问解放军官兵:“你们中国军人怎么打仗?”得到的回答是:“现代战争让我们怎么打,我们就怎么练”。
03
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
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火箭军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推进关键领域跨越发展,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
联勤保障部队按照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
武警部队按照多能一体、维稳维权的战略要求,加强执勤、处突、反恐、海上维权和行政执法、抢险救援等能力建设;
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建设世界一流的军事科研机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高等教育院校;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谋篇布局2027,前瞻运筹2035,深远经略2050……

挽弓当满弦,将士带甲眠。
2023年,面壁十年图破壁,这场伟大行军还没有结束。俄乌冲突击穿国际安全底线,这场精确情报支撑下的“云端”智能化战争,极大刺激了各国进行战略准备。美国陆军继提出“多域作战”概念后,又提出“融合计划”。德国提出在2022年内将军费增加到1000亿欧元。俄罗斯“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的首次实战,又促使美军加紧研发……
美国冷战史学家约翰·加迪斯在《长和平》一文中写道,霸权开始衰败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刻,在物质力量耗尽之前,它就会表现出古怪甚至绝望的行为。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敌人在盯着我们,祖国在召唤我们,党和人民在看着我们。打败一切来犯之敌,除了向前,没有撤退可言。
十年行军艰难百战。“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背后,是因为很多人站在了前头。最后一刻还想把战机带回来的张超牺牲了,和他同一个宿舍的舰载机教官艾群留下了他的一个手电筒。每年张超的祭日,他都会默默来到海边,把手边的光柱投向无穷远的海面。实弹演习里,余闯遭受重创,头部的颅骨包括两侧的顶骨、颞骨、额骨、颅底和两侧的颧骨全部骨折。昏迷7天7夜后,询问他记忆。这名“最可爱的人”说:“不知道……我最关心能不能报效国家。”

这十年里,倒下还保持着行军姿态的军人,每一个都惊天动地。
国防大学的一堂课上,一位教员谈到一位外国作家对中国长城的质疑:一座长城就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安全吗?教员提问,有没有这样的“城”?一名女学员起立回答,有,众志成城!顿时,掌声雷动。
下一个十年,解放军仍将英雄辈出。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善战者就是这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