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延坡工作室丨四十五载春潮涌,我们该如何续写“春天的故事”
■井延坡
“蛇口工业区动工建设的时候,我在现场主要负责‘五通一平’的施工,而阻碍实现‘五通’的五湾与六湾之间的山头成了‘拦路虎’。为此,我们对这座土方量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山头实施爆破,于是就出现了照片中的这个场景。”当年参与了蛇口工业区建设的李新初,看着开山炮硝烟腾起的老照片回忆说,这声炮响被称为“开山第一炮”,现场特别震撼,有一种移天换地的感觉。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资料图
如今,站在时代的大坐标上向前回溯,我们可以知道这移天换地的一声炮响中蕴藏着多么磅礴的力量——如同积蓄已久的一江春水倾泄而下,整个中华大地的活力被重新激发。
1978年的蛇口,还是一片荒滩连荒滩,野岭连野岭,杂草到处生,荆棘布满地的小渔村。为了过上好生活,许多人偷偷跑去香港,蛇口的青壮年几乎都跑光了。某种程度上,这个小渔村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大部分封闭、落后地区的缩影。痛心于此等现状,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行动起来。
1979年1月,广东省和交通部共同起草《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4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让广东“先行一步”的建议。邓小平同志以一句豪迈的“杀出一条血路来”作出回应。于是,香港招商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尝试在蛇口开办引进外资的工业区,为广东闯出一片新天地。
1979年7月8日,开山破土的爆破声在深圳一隅炸响,宣告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正式诞生。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开拓者们,克服无数困难,开滩涂、搬山岭、炸石山、平土地,革故鼎新,奋发图强,令蛇口工业区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中的特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初具现代化规模的中等海港城市。
深圳湾公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2009年,蛇口工业区启动“再造新蛇口”工程,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 推动产业升级,重新定义蛇口,坚持“做美好生活的承载者”的使命,坚定“将蛇口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的理想,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投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2015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与蛇口半岛连接的前海,依托国家赋予的比经济特区还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启动了新一轮改革探路。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获得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上的“双扩容”……
蛇口乃至整个中国快速发展的精彩故事得以成功上演,离不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创新是最大的改革红利,好的制度让社会充满创新活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之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很低,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不少中国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人均GDP甚至还低于多数非洲国家,美国有经济学家曾经这样挖苦说:“社会主义不能消除贫困,只不过是把贫困普遍化了。”面对困境,邓小平同志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于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锐意改革开放的大幕毅然决然拉开。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党带领人民不懈创造、求索和发展的历史。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从建立蛇口工业区,到打造未来新城雄安新区;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党带领全国人民“杀出一条血路”,改革开放的大潮冲过一个个险峻关口,奔向新时代更广阔的航程。
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探索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路。今天的改革要面对的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要难。“无例可循”或“无人之境”,将成为我们未来探索路上不得不面对的局面。这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加团结一心,以勤劳、智慧、自信、勇气作为驱动力,继续爬坡过坎,奔向星辰大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百多年来,无论是面对炮火硝烟,还是遭遇激流险滩,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曾更改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句再简洁再直白不过的话语,道出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坚守,也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奋力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之源。
2023年8月10日,游客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城杨村的溪流玩耍。新华社发
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党和政府的政策就要瞄准什么、抓住什么。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入实施等一系列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地,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随之带来的是农村发展更具活力、生活环境更为舒适宜居、精神世界更为富足、个人发展的机会平台更为多元……一项项发生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传导更多的幸福感。
对于拥有超大规模人口的中国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所有伟大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工人在义乌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内分拣包裹。新华社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仍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仍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唯有坚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防范风险、顺势应时,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除体制机制弊端,兴利民惠民之事,才能推动改革开放的航船抵达更广阔水域,为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续写新的灿烂篇章。
(执笔:张国瑞、赵镭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