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幕,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宝贵历史经验的关注。
所谓“枫桥式工作法”,是发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浙江枫桥镇的基层治理方式。当年,枫桥当地的干部群众以“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治理效果。半个多世纪以来,“枫桥经验”从枫桥这个古越小镇走向全国,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前不久,习主席在浙江考察时,专程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次会见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都是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优秀典型。这些典型事迹,虽然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但都“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全军开展,纠治基层倾向性问题、提升治理效能,是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入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枫桥经验”的这一要义,对于我们开展主题教育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所谓倾向性问题,一般是一个单位一个时期内发生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普遍性问题。此类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顽固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任由其发展,将有可能演变成某种或某类重大问题。“枫桥经验”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就地解决”,体现的是“即事即办”作风。对我军来说,能否及时发现和纠治倾向性问题,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事关部队安全稳定和军心士气。
基层倾向性问题,往往都有隐患可查、征兆可循、苗头可见,都有一个隐匿、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纠治这些矛盾问题上,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织密“防护网”。要充分依靠官兵、相信官兵、调动官兵,发挥官兵“警戒哨、巡逻岗、监督员”的作用。个别单位正是因为基层官兵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干部骨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结果问题在苗头隐患之时发现不了,反而越滚越大,出现“上不放心,下不尽心;上不放手,下不动手”等被动现象。
基层是部队的基础,也是抓落实的末端,依靠基层官兵抓落实就抓住了根本。第二批主题教育同基层联系更紧密,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迈出步子,主动走到基层官兵身边、倾听官兵意见。“枫桥经验”从“一镇之计”上升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国之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社会治理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因此,坚持群策群力,以基层视角看问题,在演训场找对策,向基层官兵学方法,充分发挥两个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扬好“三大民主”,基层官兵的首创精神,自觉问计于官兵、集智于官兵、求解于官兵,抓住症结,把脉问诊,破难出招,努力在解决倾向性问题上有新突破,在推动部队建设上有新进步。
列宁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从三湾改编起,红军有别于一切旧军队的特色之一就是:无论是政治活动、经济开支还是工作安排,甚至一些作战部署,都会认真尊重并倾听官兵的意见。正因如此,无论是起义参加解放军的国民党士兵还是放下锄头入伍的农民,他们都能逐渐认同人民军队的奋斗目标,并全力以赴参与其中。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正是这样强大的凝聚力,才使得我军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
习主席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如今,更需要我们在主题教育中,牢固树立起“依靠群众”的理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才能真正使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作者 / 苏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