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传承发扬抗美援朝英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三十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摘自《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鲜血浇灌出和平之花,用身躯矗立起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名将永远留存在共和国史册上。
杨根思:信念如磐 血战到底
■樊伟伟
杨根思(1922-1950)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0年11月29日,朝鲜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上,天上飞机盘旋,地上硝烟弥漫,猛烈的炮火已经将志愿军大部分工事摧毁。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领一个排扼守这片阵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在连续8次成功阻击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猛烈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面对敌人即将发起的第9次进攻,杨根思默默收拢了阵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1包炸药,3枚手榴弹和手中的驳壳枪。眼看美军爬近山顶,他投出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随即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拼尽全力冲进了敌群……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无比坚定的信念,才能锻造钢铁战士;无比坚强的意志,才能淬炼铁血军人。杨根思这种战斗到底的精神不是凭空而来、与生俱来的,而是理想信念感召、红色血脉传承、实战锤炼砥砺等多重因素催生出来的。1944年2月,杨根思参加新四军后,“像瞄准射击一样认真领悟革命道理”,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入党申请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跟毛主席,跟共产党革命到底,我把一辈子交给党。”杨根思的成长经历告诉新时代革命军人,只有始终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到一岗一位,常补精神之“钙”,强固信仰之基,才能做到关键时刻用生命担使命、紧要关头用牺牲谱忠诚,冲锋号一响就奋勇向前,不惜一切战强敌。
军人的荣耀在沙场。在军人心中,信念如磐、战斗到底从来都不是一道哲学命题,而是一张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答卷。在入朝作战途中,刚担任连长的杨根思就向营长表明心迹:“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就不怕九十九个困难。”在登上小高岭阵地前,他紧握拳头给全连官兵进行战斗动员:“在革命战士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铮铮誓言掷地有声,气壮山河。对广大官兵来说,在与风险挑战斗争时能不能始终信念如磐,在与强敌对手过招时能不能始终斗志昂扬,需要我们用行动来作答。在新的征途上奋斗奋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念、战斗到底的品格,专心致志谋胜战、练打赢,一心一意强本领、提能力,矢志不渝勇斗强敌、勇克难关。
英雄是时代的航标灯,也是鲜活的价值观。杨根思的事迹影响和教育了志愿军官兵,在临清江反击战中,就涌现出38位“杨根思式”的英雄。前进的道路上,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崇尚英雄更应争做英雄,致敬英雄还须英雄辈出,主动接过前辈们手中的钢枪,永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初心与本色、执着与坚守、使命与担当,面对强敌对手、面对风险挑战、面对棘手难题,不屈服、不退缩、不止步,坚韧不拔战斗到底,真正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如铁,让敢战斗、勇冲锋的意志如钢,在奋斗强军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军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