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破路杀敌扬军威
■武 帅
1940年《正太战娘子关至程家陇底之战斗详报》之战斗要图。
天险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号称“天下第九关”,作为晋冀咽喉,依壁临渊,易守难攻。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其扼守正太铁路,西接太原,东连石家庄,日军在此加筑炮楼、碉堡,视为重要据点。
1940年8月,为打破日军封锁,八路军总部决定发起百团大战,并下达《战役行动命令》,部署晋察冀军区主力约10个团分左纵队、中央纵队和右纵队破袭正太铁路,重点为阳泉至娘子关段。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正太战娘子关至程家陇底之战斗详报》记载,属右纵队的晋察冀军区第5团奉上级命令“夺取娘子关、磨河滩、程家陇底,破坏娘子关至程家陇底之铁路、桥梁、电话”。基于破袭井陉煤矿的经验,5团采用“挖心战术”逐个击破,以分割拆解敌人堡垒群占领关隘高地。
8月20日夜,5团3营9连、10连首先潜入娘子关村,全歼伪军守备队。后依托村庄,仰攻日军堡垒。战士们攀登峭壁,勇猛进攻,经3小时反复冲杀,歼灭大部守敌,攻克全部堡垒。黎明时分,胜利的旗帜终于插上关隘最高处。这是1937年太原会战失守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娘子关。尔后,主力部队炸毁关东铁路桥,携缴获物资迅速撤离。
午夜时分,5团1营对磨河滩河边堡垒和车站守敌200余人展开攻击,不料一辆列车意外驶进车站。档案记载,车上日军携大量重武器“向我攻击部队猛烈射击与突击,我与敌对战至天明后撤至磨河滩西北之小村,距敌300公尺监视敌人。”随后,1营主力撤出,留1连坚守磨河滩村阻敌。21日晚,1连连长邓仕钧奉命率部渡过棉河,攻入车站,敌仓皇退入营房抵抗,凭坚固守。1连见战斗难以速决,又值天降大雨,河水暴涨,不能徒涉退回,遂抢占西面村庄,凿墙为孔,据房为垒,奋勇固守。
22日,“车站敌人两百余名在铁甲车及炮火的掩护下向我1连数次冲锋”,炮弹将房顶掩体撕成碎片。“下午三点敌人由西增派铁甲车一辆敌约三十余名,带炮三门,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三挺,掷弹筒两三个。”尔后,敌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扫射围剿,1连三面受敌、背临洪流,战士们经昼夜血战,毙伤敌200余人。接到撤退令时,身负重伤的邓仕钧率战士们跃入湍流,成功泅渡与主力会合。
23日,5团再度攻占娘子关,将娘子关东1里外石桥炸成齑粉,磨河滩至程家陇底的铁路被彻底肢解。档案记载:“破路2里余,将铁轨和枕木全部烧毁,炸毁石桥2座,割铁丝4000余斤。”至8月25日,娘子关至乱柳段交通完全瘫痪,日军各据点沦为孤岛,陷入恐慌之中。
娘子关战斗中,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撕裂日军“囚笼”。作为百团大战首捷,娘子关一役以骄人战绩重挫了日军嚣张气焰,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
(本栏目图文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