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石小学学生向抗战老兵吴绍卿行少先队队礼。贾祥龙摄
四川省安岳县岳石小学——
百岁抗战老兵传递“接力棒”
■吴波 常志彬
9月1日,四川省安岳县岳石小学举行开学典礼,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国旗下,102岁抗战老兵吴绍卿在儿子吴天明的搀扶下走上讲台,举起右手,庄重地面向师生敬了一个军礼。30分钟的脱稿授课,赢得10余次掌声。
这是吴绍卿在该小学的“最后一课”。这堂课后,吴绍卿将学校“课外红色辅导员”的接力棒,传给儿子吴天明。
作为安岳县年龄最大的“课外红色辅导员”,吴绍卿的“教龄”已有42年。自1983年退休后,吴绍卿陆续走进全县12所中小学,累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00余场次。
1942年,19岁的吴绍卿参军入伍,先是担任机枪手,后来转任炮手。沙场征战,他的双耳受损严重,晚年被耳鸣困扰,仅能听见近处的大声交谈。
“我希望通过一个老兵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感受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吴绍卿回忆,第一次受邀为师生讲课,自己心里还很忐忑。当讲到自己“揣着两个窝头去打仗”的故事,台下学生瞪大眼睛听得格外认真。课后,孩子们围在他身旁,轻轻抚摸他手臂上那道月牙形的疤痕。从那以后,“课外红色辅导员”便成了吴绍卿的全新“名片”。
一次授课后,一名五年级学生提问:“用机枪能把飞机打下来吗?这不是‘抗日神剧’里的情节吗?”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吴绍卿很惊讶,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让一代代青少年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
此后,吴绍卿在授课教案中补充了作战装备的性能参数、战役战斗的时间线、牺牲战友的故事等诸多细节,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感受战场的残酷,也更加明白那些时代久远的牺牲,不仅仅是“英雄”二字所能概括,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盛世。
“吴老对每一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孩子们听得认真,才会入心入脑。”安岳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周强说,吴绍卿用真实的故事唤醒学生对“家国”“责任”的朴素情怀,让这份情怀从懵懂的感动转化为铭记历史、担当奉献的坚定力量。今年下半年征兵,20余名青年受到吴绍卿的感召选择报名参军。
今年春天,保健医生拿着吴绍卿的体检报告,严肃地与他家人谈话:高血压、听力重度受损、心脏功能退化……吴绍卿的身体已不适宜参加长时间活动,“激动或劳累都可能有危险”。经过家人劝说和反复思量,吴绍卿同意新学期讲述最后一堂课,然后将接力棒传给儿子。
刚一开口,吴绍卿的声音就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吴天明赶紧递上温水:“爸,慢点说,别着急。”吴绍卿只是摆了摆手,继续讲道:“那时候我们没饭吃,就揣两个窝头打仗;没弹药,就拼刺刀……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身后就是乡亲,是祖国。”
授课结束,吴绍卿望着台下充满朝气的面庞,如往常一样敬了个军礼,语重心长地说:“我老了,以后不能再给你们讲课了。爷爷的‘最后一课’讲完了,但你们的‘人生课’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好好读书,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年级新生唐一兮和几位同学上台,为吴绍卿献上鲜花和亲手制作的卡片。“吴爷爷,谢谢您给我们讲这段故事,我们会记住的。”“爷爷,这是我画的画,祝愿您身体健康!”
“父亲的‘最后一课’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吴天明说,刚刚结束的暑假期间,自己带着儿子整理了40余年间倾注父亲吴绍卿心血的所有讲稿,装订成册。自己也会带着他的期望,让这些鲜活故事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