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贤礼烈士的儿子蒋义生,与楂林小学“贤礼班”学生一起挂“英烈牌”。季俊磊摄
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教室门口挂起“英烈牌”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蒋震 特约记者 张沈欣
9月的浙江义乌,竹韵潇潇。
“童坤,到!”“蒋贤礼,到!”“金平欧,到!”
2日上午,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举行开学典礼暨“英烈班”命名大会。来自6个年级共30个班级的学生代表,接过以英烈命名的班级牌。学生们听到自己所在班级对应的烈士名字,高声答“到”。
楂林地处义乌市东北部,四面环山。楂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曾走出4位地下党员和12位抗战烈士。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成立学生抗日自卫大队,组织进步学生秘密传递情报。
自1943年8月成立抗日武装坚勇大队起,楂林便成为诸义东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坚勇大队自创建到北撤的两年多时间里,历经大小战斗30多次。断交通、攻炮楼、杀鬼子、歼伪军、打顽匪、除汉奸、反恶霸……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篇章。
为班级命名的烈士,多为坚勇大队成员。楂林小学坚勇长廊内,展板上记录着坚勇大队奇袭军需库、首战告捷、智取飞凤、顺手牵羊、引蛇出洞等抗战故事。“一个个英雄人物扎根学生心田,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学习的榜样。”校长陈孙宾说。
开学典礼现场,金平欧烈士的儿子金忠祥、蒋贤礼烈士的儿子蒋义生等向学生讲述英烈故事。“我父亲是坚勇大队成员,后来被任命为中共金萧地委诸义东特派员。”金忠祥说,“孩子们,你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担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1944年4月,骆守宝被日伪军抓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他不肯透露党组织的任何信息,牺牲时年仅32岁。”台上,蒋义生讲述中共诸义东县委委员骆守宝烈士的光荣事迹。
“英烈事迹就是‘开学第一课’的最好教材。”“英烈班”命名活动的发起者、烈士遗属叶庆华说,自己既是一名军嫂,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对于红色故事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2014年,了解到楂林小学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她联系义乌市人武部、义乌市教育局和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借开学之机举行“英烈班”命名活动。
近年来,楂林小学还邀请抗战老兵、驻军部队优秀军人代表来校讲授红色故事,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英烈,开展“我为军烈属送画像”活动。
红色“英烈牌”挂在30个班级教室门口的显眼位置,上面印有英烈照片和先进事迹。“英烈的名字,就是我们的信仰。他们深深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同在。”楂林小学五年级学生楼馨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