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疆某部二级军士长雷耀明——
激情如火 拼搏担当
■王海峰 师 浩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盛夏时节,热浪蒸腾。施工现场,机械隆隆作响,现场沙尘滚滚。
“注意安全!”沙尘里传来洪亮的声音。循声望去,一名满身沙尘的军人,正挥动着强光手电指挥多种机械紧张作业。他叫雷耀明,是驻疆某部二级军士长,已在各种条件复杂的工地上鏖战了22年,被战友们誉为“工地铁人”。
雷耀明(右)给战友讲解装备操作要点。马新周 摄
对刚到某部作业班工作时的情景,雷耀明记忆犹新:在戈壁滩挖坑,铆足劲抡起镐头砸进砂石地里,双臂被震得发麻;早晨领一把新十字镐,晚上收工时,十字镐的头部就磨损了;满手的水泡先是变成血泡,后来又变成硬茧……
苦和累并没有让雷耀明退缩,反而激发了他性格里的执着与倔强。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铆在工地上潜心钻研施工技巧,入伍第二年,便具备独立施工作业能力。选晋下士后,他就担任班长,开始带班作业。
一次,连队组建突击队,执行一项具有危险性的重要任务。听连长下达“党员向前跨一步”的命令后,当时还不是党员的雷耀明主动跨了出去。连长让雷耀明回到队列中,他胸膛一挺:“我是班长,急难险重任务应该冲锋在前。”那次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归队后,雷耀明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工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这是雷耀明的口头禅。他的战友们告诉记者,不管作业环境多复杂、多危险,雷耀明总是坚守在“最需要的地方”。
某项施工任务正值攻坚阶段,现场频发落石险情。“再难再险,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确保如期完工。”凭借多年经验,雷耀明在缜密分析现场情况后,一边观察一边组织作业。13个小时里,他没有离开现场一步。
敢冲敢拼,还得有过硬的本领。
当年雷耀明刚上工地接触喷浆作业时,施工现场的喷浆管容易堵塞,是困扰官兵的一道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雷耀明找来书籍,一心一意钻研喷浆原理。半个月后,他向班长提出先喷普通沙浆润滑管道,再喷混凝土浆的建议。大家按雷耀明的方法展开施工后,堵塞问题果然得到有效解决。
有一年,单位的一台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因缺乏维修骨干,需要送到几百公里外去修。时间紧、任务重,维修一来一回,得耽搁多少进度?雷耀明决定自己研究。那段时间,他拿着说明书一个一个部件琢磨,在对比中寻找故障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能排除大小故障,还带出两名维修骨干。
雷耀明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让战友们非常佩服。一级上士张俊强说:“从工地下来,战友们有时累得饭都不想吃,都在抓紧休息,雷班长却凭借过人毅力研究施工新工艺,琢磨设备保养技能。”
日历一页页翻过,雷耀明逐渐成长为单位的全能型骨干,精通工程维护和30余种工程装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探索总结出10多项新型施工方法和工艺,参与完成重大国防施工任务20余次。以如火激情拼搏担当的他,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2024年被中央宣传部表彰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青春有限,不抓紧拼搏奋斗,人转眼就老了。”采访后期,这位鬓角已有白发、脸庞黝黑、目光坚毅的老兵显得有些着急。记者后来才知道,他急着回工地。
记者手记
幸福在奋斗的过程里
采访雷耀明,记者一直沉浸在兴奋中,他胸膛里奔腾的激情、话语与眉宇间的笃定,令人深受感染。
主动担当、向难攻坚。雷耀明的如火激情,展现着军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这是他战胜困难与挑战的力量源泉。
被战友们誉为“工地铁人”的雷耀明,并非不知道苦累。能够做到危难险重冲在前,干什么钻研什么,主动淬火加钢,是因为他懂得为什么奋斗,怎样奋斗,懂得幸福就“藏”在奋斗的过程里。他在拼搏担当中不断前行,那些苦与累,最终酿成了军旅时光里珍贵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