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

观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湖广江南一带,有在中秋节燃灯的习俗。无论是制灯船,还是瓦片叠,塔上燃灯,一盏盏明灯,都代表着人们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年景的憧憬和祝愿,也表达了亲人团聚的欢乐。

赏桂花

桂花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开花,这也是中秋月下赏桂花习俗的由来。桂花的香味独特,四处飘逸,沁人心脾。在我国,桂花往往象征着团圆、幸福与吉祥,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吃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观潮
  • 燃灯
  • 赏桂花
  • 吃月饼
  • 赏月
  •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中秋

    【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

  • 八月十五夜

    【唐】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追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母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憧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軒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分夜清光似往年。

  •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