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海印象
■齐忠亮
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鲁莽事做过不少。其中的一件就发生在最近:在一次“现场温度”比较高、聊天兴致比较浓的交流状态中,我主动向李洪海老师表示,我要写上几段话,谈谈对他的书法艺术的观感心得。但是情绪刚刚冷却,我就对自己的轻率表态后悔了。一个对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人,竟然想在如此专业的问题上说三道四,也太不明智了。但覆水难收、骑虎难下,为了践行承诺、维护个人信誉,只好硬着头皮恶补书法课,决心尝试一下。
于是,我集中翻阅了几本李老师的书法作品集,阅研了不少有关他本人及其书艺的报道评述;我还将自己的研习范围向纵深地带拓展了一下,浏览了一些他的老师启功先生的资料,努力探究师生二人在书法艺术上的传承关系;我甚至还翻了翻书法史,试图从赵孟頫、董其昌、米芾等泰斗级先贤的笔墨形迹、线条走势中追寻由启功到李洪海的学术渊源。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一头雾水、不甚了了。我于是泄了气,罗马的确不是一天造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吃出来的,靠临阵磨枪的巧功夫,掌控不了书法鉴赏的话语权。学人口舌、重复一下书法评鉴中常用的宏大名词、生僻术语,倒也能扮演个内行的角色,不少人正是依靠这种办法将自己包装成评论家的,无论是自我安慰还是蒙哄他人,这个办法都有点用处。但至少目前我还不想去做这样的自我包装。已经作了承诺,不写不好交代;假装内行、装腔作势的套路我又不愿意走。反复权衡之下,只好绕开专业问题,从书法之外谈谈李洪海老师了。在这方面,他可圈可点可称道的话题我还真了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