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阅兵分列式:十大瞬间经典解读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贾永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9-03 18:25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即使时间能够冲淡记忆,这样的历史,也会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纵然岁月能够改变山河,这样的胜利,也注定要化为不朽、成为永恒。

2015年9月3日,中国以一场12000人的庄严的阅兵,将胜利日纪念推向了高潮。轰鸣的礼炮,猎猎的战旗,激昂的战歌,精良的装备,抗战老兵苍桑的面孔,年轻士兵威武的军容,秋日秋阳下的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画面。。

【镜头一】空中护旗方队

初秋的北京晴空万里,国旗军旗随风飘扬在天安门上空。空中护旗方队拉开胜利日阅兵分列式的序幕。20架直升机汇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着这场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正义、光明与进步的胜利,迎来了第70个纪念日。

70年前那个胜利的秋天,当时的报纸用“天亮了”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喜悦与豪迈。70年后的今天,7架战机绽放的缤纷彩烟,如同今日之中国,绚丽多彩,祥和安宁。

这是缅怀英烈不朽功勋的日子,这是见证民族命运转折的日子,这是承载人类和平愿望的日子。

毛泽东曾说,一首好的抗战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今天,一曲曲激昂的旋律,一声声雄壮的战歌,汇成激越的交响,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70年前的战火岁月。

【镜头二】抗战老兵、支前模范、英烈子女方队

胸前的勋章,纪录着一次次浴血奋战的无所畏惧;身上的弹痕,镌刻着一场场绝地反击的不屈不挠。民族危亡关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民族复兴的日子,携手并肩、和衷共济。掌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如林的手臂高高举起,向抗战老兵致敬。

当年,他们带着黑色的眼睛和梦想走向抗日战场,而今,他们的生命已经变得洞幽烛微,他们和他们留在战火硝烟中的痕迹,早已成了传奇。历史,永远会铭记,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筑就民族独立与解放基石的人们。

壮哉,抗战老兵!敬礼,抗日英烈!

可曾记得,是谁把最后一碗面,送去做军粮?可曾记得,是谁把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可曾记得,是谁把最后一个娃,送到了部队上?可曾记得,是谁擦干了眼泪,又上了战场。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军队人民养育,鱼水之情,不会忘,也不能忘。

【镜头三】10支英模部队方队

207名三军仪仗队队员护卫着鲜红的“八一”军旗动地而来。这是历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仪仗方阵。猎猎军旗,如同秋日草场上燃烧的烈焰。

血染战旗,高高飘扬;浴血抗战,英雄辈出。70名旗手高擎70面战旗,引导10支英模部队方队走过天安门。3590人的受阅队伍,组成了世界阅兵史上最大的徒步方队。铿锵有力的足音,延续着烽火岁月的脚步;勇往直前的步伐,如同擂响的战鼓。

这是英雄的旗帜,“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豪迈血性,写在了这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上;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血战到底的无畏气概,写在了这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上。

这是胜利的旗帜,首战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赫赫威名,伏击雁门关、夜袭阳明堡,让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想灰飞烟灭的战争经典,写在了这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上。

这是不朽的旗帜,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果,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的战绩,东北抗联14年浴血抗争的不屈不挠,华南游击队8年孤悬敌后的坚韧不拔,都写在了这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上。

全面侵华之初,骄横的日军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缺枪少弹的抗日武装放在眼中。然而,他们忽视了这是一支有着坚强意志的队伍,忽视了这是一群高扬着理想和信念旗帜的年轻人。

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对外来入侵最勇敢。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年轻的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中流砥柱。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勇敢,属于为尊严而战、为光明而战、为自由而战的勇敢者。哪里有民族的召唤,英雄就从哪里出发;英雄在哪里集合,哪里就是民族的希望。

茫茫黑夜里,中国共产党点燃起全民抗战的燎原烈火;漫漫征途上,中国共产党如同旗帜,凝聚起亿万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心。

跟着共产党人身先士卒的脚步走,多少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年轻人成了勇敢无畏的钢铁战士;跟着共产党鲜红的旗帜走,多少人甘愿把自己的鲜血又洒在了血染的战旗上。

每一面胜利的旗帜,都浸透着战死者的鲜血。一场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万,敌后武装伤亡超过了60万。

千千万万抗日英烈的名字,飘扬在了一面面血染的战旗上。

秋风阵阵,旌旗猎猎。今天,艰难岁月提色抽纱染就的这一面面旗帜,高高飘荡在受阅的队伍中,艳然高扬于民族前视的目光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