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家族添新丁 谈谈中国运载火箭那些事儿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辛欣责任编辑:吴昊
2016-06-25 22:37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长征家族添新丁 谈谈中国运载火箭那些事儿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起飞,向着遥远的太空奔去,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再一次受到全世界的瞩目。长征家族是怎么诞生的?都有哪些身怀绝技的“明星”?未来,还将增添哪些“新成员”?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中国运载火箭的那些事儿。

作为进入太空的主要方式之一,火箭的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我国火箭研制的历程,也充满着艰辛。这些艰辛,也镌刻在“长征”的名字中。

已故航天专家谢光选院士曾经感慨,火箭的研制和长征差不多,红军长征是行军走路,长征一号的研制也是一次长征,足足走了12年。

这“12年”是从1958年算起的。当时苏联在1957年10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对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业水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向“长征”一样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够实现。

1965年1月,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向国防科委提出“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1966年5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CZ-1)。

1970年4月24日,伴随着喷薄而出的熊熊烈焰,长征一号用它磅礴有力的臂膀护卫着卫星成功进入太空。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用自制火箭成功发射本国卫星的国家。

如今,长征一号虽已退役,但它的功勋却铭刻在长征家族的史册中。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火箭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一举成功,3天后卫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

长征二号系列火箭中,有不少“明星”。

其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主要承担了我国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探测一号、探测二号、海洋一号卫星等发射任务,是我国第一枚“金牌火箭”。

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及低地球轨卫星的长征二号丁,不仅是我国现役的主力型火箭,也是国际火箭发射市场的佼佼者。自首发至今,长征二号丁已先后将几十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委内瑞拉、荷兰、阿根廷、厄瓜多尔、土耳其等国外卫星,是中国航天的“金牌火箭”。

长征二号系列火箭中,不得不提到一位功勋大将!它就是实现咱们载人航天梦想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它成为我国第一个载人运载火箭,1999年首飞成功,2003年10月15日,在连续完成4艘无人飞船飞行试验之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五号飞船送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长征三号勇于进取,突破了难度很高的地球同步轨道发射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为了适应通信卫星容量和重量不断增大和变化的要求,我国相继研制出长征三号甲、乙、丙三种运载火箭,被称为“长三甲”系列,不仅拓展了我国火箭使用范围,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嫦娥探月,用的就是长征三号。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之后,嫦娥三号探测器圆满实现月面软着陆,玉兔号月球车实现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长征四号也是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火箭,与长征三号的“本领”有类似之处,目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与倾斜圆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

虽然成绩闪亮,可我们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新时期,对火箭的要求也将更高。比如,要打空间站,需要运载能力更高的火箭;要实现清洁环保,需要在火箭燃料和重复使用上下工夫;要走产业化路线,需要更加普适的火箭型号……

我国已经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的发展型谱,构建了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序列。

比如,满足多星发射需求的长征六号已于去年首飞,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此次在海南文昌发射的长征七号,就无毒、无污染,兼具高可靠性和适应性,并且全数字化设计,代表了多年以来国内运载火箭研制领域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此外,作为目前我国高度最高、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长征五号将用于未来载人空间站、北斗导航、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的发射任务,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首飞。

未来,长征火箭家族还将推陈出新,不断改进,搭载更多个梦想飞向太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