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强国强军 履行神圣使命
——解放军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发言摘要
■本报记者 欧阳浩 徐小龙 杜 康 通讯员 高立英
3月7日上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15位代表作大会发言。一年来,代表们聚焦强国强军,履行神圣使命,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针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难点问题,深入思考、认真调研、积极献策。
戴绍安代表——
建立健全海外军事行动法律保障体系
“随着国际救援、远洋护航、舰队出访和联合军演等任务日益增多,我军海外军事行动渐成常态。”驻埃及大使馆原武官戴绍安代表在发言中说,应尽快建立健全海外军事行动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形象。
戴绍安代表建议,加快推进国家层面海外军事行动立法,由全国人大制定海外军事行动法,明确军队参加海外军事行动的目的、原则、职责和程序,以及执行任务部队的法律地位、行为准则、内外关系和保障措施。健全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涉及政府权责范畴的运行程序、办事规则和协调机制。由军队相关职能部门出台针对反恐作战、海外护航、救援救护及营救人质等不同海外军事行动模式的行动规范。
“目前,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外的海外军事行动时,部队的远程输送、武器装备的运输过境等事宜,一般只能通过外交渠道一事一商。”戴绍安代表建议,通过加入或签署公约、条约、备忘录、协定等双边、多边法律文件,为推进我军海外军事行动的常态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贺源代表——
增强基层部队实战化训练质效
近年来,我军实战化训练热潮涌动、如火如荼,仅2015年,陆军部队就组织了数十场跨区基地化对抗检验演习。陆军某旅教导队队长贺源代表在实践中发现,信息基础条件、演训评估标准、自主创新机制的滞后等问题影响了部队实战化训练质效。
针对主要通信指挥装备多种多样,应用中难以融合互通,贺源代表建议将现有北斗系统、电台等通用装备以及防空雷达等装备之间信息链路打通,让不同装备、不同军兵种在联合行动时顺畅通联。针对演习考评缺少数据支撑,难以客观精确反映训练水平的问题,他建议由战区定期组织联合对抗演习,集中研究修订各军兵种营以下分队基础战术,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战斗力评估体系。贺源代表还建议,树立“万众创新”思维,发动官兵积极开展战法创新、技术革新等,对有应用价值和预期成果的小革新小创造,给予更好的物质和技术支持。
蒋乾麟代表——
打造强军文化 聚力强军实践
“强军目标内在包含文化强军,强军事业急切呼唤强军文化。”南京政治学院原院长蒋乾麟代表在发言中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已经展开,如何处理好坚守与转型、传承与重塑的关系,亟须强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则是理论的先导。”蒋乾麟代表认为,打造强军文化需要大力弘扬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民守纪、爱军精武、爱兵尊干理念,将其作为培塑“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内容,作为广大官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必然要求。
如何更好地把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民守纪、爱军精武、爱兵尊干理念在官兵头脑中牢固立起来?蒋乾麟代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研究起草新形势下打造强军文化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持续深入纠治部队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把强军文化理念纳入院校教学、部队教育以及典型宣传、实践养成之中。
谢正谊代表——
保留好我军光荣传统的“红色种子”
我军80多年积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重要法宝。陆军第40集团军工兵团某营教导员谢正谊代表在调研中却感到,不少青年官兵对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了解不多、知之不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导。
“一位英模就是一座丰碑,一个荣誉单位就是一支血脉。”谢正谊代表建议,部队调整改革时应注意保留“老虎团”“铁拳营”“尖刀连”等红色种子部队,合编部队要融“百家之长”为“一家之长”,推动老传统孕育新精神。要丰富真实权威的传统教育教材,推出一些类似电影《智取威虎山》等寓教于乐的教育内容,开设“军史上的今天”“红色记忆”等微信公众号。
谢正谊代表认为,我军优良传统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军地要相互协作,拓展推广渠道: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常态化宣传我军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模人物和荣誉单位;组织开展军队英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宣讲传统,遴选军队老英模、新典型作巡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