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一份代表建议的诞生过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陶连鹏 陈 豪 通讯员 马拉松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3-11 03:04

【人物档案】

王海龙,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26集团军某旅工兵防化营政治教导员。

首次通过解放军报客户端等军队新媒体晒出自己的建议,军队人大代表王海龙这次参会做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网友的点赞和“拍砖”纷至沓来,王海龙觉得客户端“端起来”就“放不下”:“和网友交流,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一个‘智囊团’!”

“我的这份建议,谈的是‘军营网络+’,建议本身也是借力‘军营网络+’生成的!”王海龙介绍说,从3月2日晚他把即将带上两会讨论的建议在军报客户端上“晒”出来后,网友讨论互动中提出了不少好点子。

虽然是第一次“试水”手机移动客户端,但王海龙与网络结缘却很早。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参加过中国军网的网络访谈,在集团军政工网进行过网络问卷调查。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互联网+”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军营网络+”对基层部队建设同样是一个机遇。今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准备在分组讨论中提出“军营网络+”的相关建议。

“网络对军营的改变太大了!去年,智能手机有序进入军营,现在战友们看新闻都习惯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3月1日,王海龙打开手机,军报客户端发起的微调查“我最关心的两会话题”引起了他的注意:“两会召开在即,您最关心什么话题?关于此次军队改革您有什么期盼?对于军人优待您有何高招?……”网友们的留言实在、坦率,直戳问题,让王海龙觉得“只看留言都过瘾”。

正在完善自己建议的王海龙心中闪过一个想法:能否借鉴这种形式,将自己的建议“晒”到移动新媒体上,让网友们也来“拍拍砖、吐吐槽”,从而进一步修改完善?经过与编辑人员沟通联系,第二天傍晚,一条关于如何建设“军营网络+”的两会建议登上了解放军报客户端首页醒目位置。

代表敢“晒”,网友就愿说。“网络+”这道加法题既给部队官兵“+”来了快乐,也引来了一些烦恼。网上负面新闻、低俗内容、虚假宣传层出不穷,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把矛头指向军队,“无网不起浪”“沾军就热炒”。这些噪音杂音,通过手机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官兵们的视野,给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冲击和影响。建议“晒”出当晚,一名在军事新闻媒体任职的战友联系到王海龙,与他探讨了部队“试水”网络“新媒体”的路径问题,交流了基层官兵开办“自媒体”的问题和对策;一名军校教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涉军舆情监察制度;网名为“子弹壳”的网友则希望部队管理者辩证看待网上购物,请王海龙能为他鼓与呼……王海龙把网友的想法与自己的建议结合,修改完善了自己的发言交流稿。

“用‘大数据’把握官兵思想动态,用‘新媒体’占领舆论宣传制高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确实需要创新发展……”3月3日,王海龙抵京报到,与他同住一个房间的谢正谊代表一见面就拉着他讨论起“军营网络+”的建设方向。原来,王海龙的建议刚晒出来不久,谢正谊就仔细浏览过,还把它转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网络太神奇了,关注我的既有身边的战友,也有其他部队、甚至其他军兵种的战友,也包括很多参会的军队代表委员。”王海龙粗略统计了一下,这次“晒”建议过程中与他互动的战友来自23个不同单位,跨越17个省区市。“请战友们放心,我一定把你们的心声带上会议。”王海龙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