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侧面看两会会风

来源:新华社作者:季明、韩洁、康淼、刘巍巍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3-12 23:03

履职意识更强

“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发乎会内,却不止乎会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南京医科大学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的微博、微信,如同一本公开的日记,道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感悟。

她说:“微博微信让我了解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声音。只有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我这个人大代表才有更多的话要讲,更多的事情要做。”

这种深入调研、深思熟虑的成熟,在代表委员的履职中随处可见。

“一团和气”少了,“针锋相对”多了——代表委员的履职意识更强。

在审议讨论慈善法草案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现行税法针对捐赠方的优惠力度不够,甚至政策缺乏,且流程繁琐,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展开。”

“慈善基金会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出当年总支出15%的标准定得太高。”

……

代表委员要求将其意见建议写入简报。

“浅尝辄止”少了,“深思熟虑”多了——代表委员的履职能力提升。

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和平看来,今年两会“现场即兴发言的少见了,充分听取民意、扎实调研形成的有价值议案建议多了。”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为准备议案,经常外出调研,最多一次一口气跑了4个省份;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为了完善相关提案,外出尽量选择乘坐出租车与司机聊天,了解他们对打车软件的真实态度。

程式性的安排少了,严格的规矩多了——会议安排更加突出主题。

驻地不搞迎送仪式,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铺迎宾地毯不献花……经过几年的坚持,节俭朴素已成为两会的规矩;

统一乘坐中巴或大客车往返驻地与会场,在驻地集体吃自助餐,不随意缺席审议讨论……经过几年的坚守,按会议规定行事成为代表委员的普遍自觉;

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会议工作人员以任何名义找代表办私事……今年新订的规矩,保证了大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