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立新的军旅生涯,这两个字总是重复出现

来源:中新网作者:陶社兰 杨丹谱责任编辑:军网值班
2017-01-05 09:52

他被誉为测绘导航的“军事工匠”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温立新对技术创新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一次演习中,他发现,我军在作战仿真和推演方面“演”的成分多于“推”的成分,甚至有时只能通过手画笔算的方式来完成战役推算,这不仅费时费力也直接影响到了战役筹划的质量和效率。

“绝不能让‘拳头’进入了现代化,‘脑袋’里还是老办法。”温立新把作战推演仿真系统列入科研计划,白天构建虚拟环境,推演演习流程,听取意见建议,晚上研究解决方案,编写调整代码。最终,该系统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获得了包括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7位专家一致肯定。

一次战役演习前,导演部将相关数据方案输入这套“战区联指战役筹划仿真及辅助决策系统”,很快就能在三维立体的战场环境中组织室内战场勘察,实施过去无法完成的决心方案模拟推演和战场空间冲突检测,使作战计划的拟制更加精准高效。

导演部评价:“你提供的系统既有地图环境,又有3D模拟;既能设置作战态势,又能模拟决心建议,对我们演习筹划有巨大的帮助!”

这是温立新瞄准战场研发的又一高科技产物。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被誉为“军事工匠”的他,10多年研发项目20多个,3次填补我国军事技术空白,11次填补战区空白,成果均在机关和部队得到了广泛应用,军事效益显著。

一次诸军兵种联合演习,温立新发现刚刚列装不久的北斗用户装备故障率较高,然而维修该类装备必须返厂,报批、运送程序繁琐、周期冗长。

“关键设备缺失,演习时误的是成绩,战时就要面对胜负和官兵的生死!能不能研制一种工具,可以让使用北斗用户装备的基层部队进行战场快速检查维修?”在一次就诊过程中,温立新从医院的红外体温枪获得灵感。他首次将非接触式红外检测技术运用于北斗装备故障检测,研制出了一个外貌酷似小冰箱的“北斗用户装备非接触式故障诊断检测系统,只要将故障装备放入其中,片刻之后系统便找到“病症”,同时一份详细的检测及维修报告也被打印出来。这项成果不但操作简便快捷,而且制造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推广应用,使基层部队对信息化装备的自主检修能力前进了一大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