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人: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带兵哲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陈国全、代宗锋、秦佳华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7-11-17 04:03

入营即上模拟化舰艇——

走向深蓝的梦想从兵之初起航

初入海军新兵营,许杰锋处处觉得新鲜:每幢楼前摆着舰艇舷梯,宿舍楼前操场也被粉刷成甲板样式,值更台设置在“甲板”上,救生圈悬挂在外墙、走廊,船用平衡仪、战斗组织系统图和战斗人员编组等舰用标识非常醒目。

随后,他被班长孟帅领到了模拟的“温州舰”,住进了“兵舱”。

应该说,许杰锋对军营并不陌生。2014年9月,还是一名大三学生的许杰锋参军入伍,到陆军某部服役了两年。退伍返校,今年刚一毕业,从小就有上舰艇、闯大洋梦想的徐杰锋选择了再次入伍当海军。

在这个新兵营,日常集合、部署工作全部由哨音信号改为舰艇铃音,日常上下楼梯、过楼道全部靠右行进。耳濡目染之中,徐杰锋很快找到了当水兵的感觉:“海味生活已经开始,我们从这里就开始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两年来,该基地全面推行“一营一舰”管理模式,一个新兵营作为一艘舰艇,按照舰艇部队要求设置,让新兵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由“新兵”到“舰员”的转变。

徐杰锋所在的营被命名为“温州舰”,新兵床铺上喷印着敲击信号、战位标志和战斗号码,根据房间功能功用不同,张贴着“险”“闭”“令”“警”等标识。虽然没有第一时间登上真正的舰艇,徐杰锋心里还是十分兴奋。

舰艇部署化管理不仅仅是称呼和氛围上的转变,更深层次的是要让新兵按照舰艇生活规范作风养成。为此,该基地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把训练科目融入战斗部署,把管理工作融入日常部署,定期组织部署化训练和部门操练,强化新兵舰艇意识,固化人员行为规范……

“通过这几个月的新兵训练,将来我会很快适应战舰上的生活。”徐杰锋对未来满怀憧憬。

新训骨干共享带兵日记——

点滴关爱浇铸海上劲旅“合格钢板”

当上副班长,佩戴着“纪律标兵”的胸牌,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新兵张光明精神抖擞。

“刚入营时,我可是个‘刺儿头’。”谈及入伍以来的经历,张光明毫不讳言。在大学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张光明喜爱军舰,当初填入伍志愿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海军。可军营与校园环境的巨大反差,却让他一时很难适应。

“不适应是正常的,我们一起努力。”困难时刻,区队长贾旭向他靠了过来。区队长的理解、宽容和手把手帮带,很快让张光明重新振作起来。这一转变过程被贾旭详细记录在了《带兵日记》里。

作为基地的带兵骨干,多年来,贾旭一直坚持写带兵日记,把常见的思想疏导、训练伤预防以及训练方法总结等都记录下来。

如今,这样的《带兵日记》已在基地全体新训骨干中推广和规范。结合大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基地定期梳理总结并汇编成册,帮助带兵骨干共享好经验好做法。他们还在队务会、骨干会议等场合,组织大家交流带兵心得、拓宽带兵思路。

在这样的交流中,今年,该基地几名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女干部组成心理服务小分队,成为大家熟悉的“知心姐姐”。针对新兵成长的环境和性格特点,“知心姐姐”们下连队、进操场,见缝插针地开展心理服务,疏解新战士在训练管理中的心理压力,很受欢迎。

前不久,新兵营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讨论交流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品味基地营门的那段话,大学生新兵周福强声情并茂地说:“每一滴雨水都需要合理引导才能百川归海,每一块矿石都需要科学锻造才能百炼成钢,经过新兵营淬炼磨砺,走出营门的我,一定能成为祖国海上劲旅的一块过硬钢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