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语言能力:打赢未来战争的又一“大国重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梁晓波 武啸剑责任编辑:任爽
2018-02-13 11:05

2017年4月2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防和军队改革视野下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究”,在国防科技大学举行开题评审会。

(2)长期性。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涉及面广、人多量大、需求不明朗;但一有需求,就要在第一时间能够完成所担负任务。因此建设过程必须是长期的,要有足够的耐心。

建设国防语言能力,首先应从国民教育开始。以美国为例,国防语言能力从幼儿园阶段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这其中既有本族语言的考虑,也有非本族语言的规划。本国母语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因此需要覆盖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以致延拓到公民的一生当中;非本族语言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具有涉及语种多、需求软、应用少、学习群体不稳定等困难,建设任务更为艰巨。

一些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国际通用语和非通用语,普通语言和特殊语言(本国民族语言、跨境语言、世界军事强国语言、本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语言等),要根据国家利益需求,结合不同地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阶段的实际情况,尽早开设并长期坚持下去。

语言学习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国防语言能力的建设必须是个长期性工程。语言学习只能坚持长期去抓和积极培养的方略,指望短期内就能解决相关语言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真正可行的办法是将一些未来国防建设中需要的语言,特别是关键语言、战略性语言以及通用性语言,尽早融入到校园学习中,并长期推行下去。

(3)可持续性。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层层相续、环环相扣,不是毫无章法的急就章,也不是只管训练不管使用,更不是只管临时运用而不管长期培养。

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要通盘设计,不能顾此失彼;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语种、年龄、学识、区域分布结构要合理健全;体现在机制建设上,要对不同能力人员有合理的投入和配置:对于各类语言专业,既要考虑语种相对齐全,又要考虑单个语种的人才储备;对于非专业类人才的语言能力,既要打牢基础,又要面向岗位需求和实战需要。

可持续性要着重考虑院校学习、部队训练和在职培训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充分发挥慕课课程优势,将以上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可持续性要考虑个人发展的需要,兼顾军人职业的特点,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外语能力的提高与军人职业发展的路径相挂钩;可持续性还体现在各种语言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始终坚持将能力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建构按照低、中、高三级水平结构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当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