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开讲|黎介寿27份入党申请书孜孜不倦追求啥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彭煜安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01-31 03:03

党课怎么讲接地气、有效果?空军某基地勤务队党支部书记彭煜安精心准备,为官兵上了一堂党课,他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医界泰斗”黎介寿递交27份入党申请书,直到55岁才入党的故事,引导官兵纯洁入党动机,深刻认识到追求入党是“一世”的行为。《解放军报》摘登了这堂党课的主要内容。

用一生写好信念的答卷

■空军某基地勤务队党支部书记 彭煜安

授课背景

去年以来,在研究发展党员工作时,空军某基地勤务队党支部书记彭煜安留意到,个别人平时表现平平,但一到党组织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工作就会变得积极。他们的这股积极劲头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又会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彭煜安感到,个别官兵对入党的认识不够深刻,把入党看作“一时”的行为,认为只要进了党的门就万事大吉。

针对此类现象,彭煜安精心准备,为大家上了一堂党课,引导官兵纯洁入党动机,深刻认识到追求入党是“一世”的行为,这场考试要用一生来作答。下面是这堂党课的主要内容摘登。


黎介寿

党课实录

这堂课一开始,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入党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耄耋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界泰斗”黎介寿。

这样一位在医学领域取得丰功伟绩的专家,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和海外背景,直到55岁才加入党组织。1949年,他被党的力量所感召,放弃飞赴台湾选择留下来。从那一年开始,他便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可一直到1979年,在把自己写的第27份入党申请书递交给党组织后,他才如愿以偿。

也许有人会问,这位已经功成名就、享誉盛名的专家,为什么这么想入党,一次又一次向组织至真至诚地表明心迹?从黎介寿的入党申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我出生在动乱的岁月,从小遭受战火折磨,受尽了颠沛流离。我始终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百姓于水火。”30年初心不改紧紧追随,27份入党申请书表明心迹接受考验,这是黎介寿用一生作出的无悔选择。

这种信任与托付,便是信仰。这种信仰,能迸发出火热的温度,给人无穷的力量。

1

带着对这个故事的思考,我请大家思考一下,党员意味着什么?

是意味着档案里多了一份党表?还是意味着令人羡慕的荣誉?你可知道,战场上,这个称呼意味着“第一个冲锋”和“最后一个撤离”;工作中,这个称呼意味着“最多的奉献”和“最少的索取”。

某团官兵在一次执行边境作战任务时,一名叫罗光燮的班长左脚被炸掉了。为了给战友开辟胜利通道,他义无反顾滚向雷场,用身体引爆了一颗颗地雷。罗班长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入党,他用生命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武警广西总队政委丁晓兵,当新兵时主动请缨参战被班长的一句“你不是党员,上什么前线”驳回后,当即割破手指,用血在靶纸上写下入党申请书。那场战斗后,他永远失去了右臂。

理解了罗光燮、丁晓兵的想法,我们才能理解我们党为什么具有无限生机,能从几十人壮大到8000多万人;为什么能有无穷伟力,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

入党是荣誉,更是责任,而且是一辈子的责任。对于我们来讲,只有切实端正入党动机,才能懂得党员的深刻含义,也才能更加坚定对党的忠诚信赖、增加对党的深厚感情,把践行强军目标,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当作自觉行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