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党员的高尚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马应珊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10-12 11:08

太阳还没有爬上祁连山,一个满身泥土的老人,就来到西宁南北山栽树或浇水,一干就是一整天。开始周围的老百姓以为他是一个出门打工的老民工。今年5月16日,当人们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这位荣获首届“母亲河奖”的古稀老人,是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时,人们都被这位75岁的蒙古族老党员的事迹深深打动了。

十载义务劳动,汗水染绿荒山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谷地,夹在光秃秃的南北两山中间。10年前,一旦刮起风来,两边荒山上的沙土横扫西宁,市民饱受风沙之苦。为了改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美化西宁,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将西宁市四周的各个荒山绿化任务分片包干给省直机关各厅局。1992年,66岁的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他还想为人民多干些事情,组织上就让他担任了西宁南北山绿化专职常务副总指挥,从此他一干就是10年。

10年中,尕布龙泡在南北山林区的劳动日达3520天,而且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亲自上山值班,10年来从未间断。他每天早晨7点前就背着水壶和干粮步行上山,挖坑、栽树、浇水,中午靠在树上喝口开水,吃干馍馍。在这10年中,尕布龙没拿过一分钱的报酬。近4年来,绿化办公室给他补助2800元,他用这笔钱买了树苗栽到南北两山。在尕布龙带领下,各包干厅局认真负责,完成了绿化任务。目前,南北两山4.5万亩规划造林面积中,已完成造林3.75万亩,栽植乔木554万株、灌木2452万株,平均成活率达80%以上。修建水泵站35个,安装小流量高扬程水泵52台,装机容量5181千瓦,修建大小蓄水池158座,容量9975立方米,埋设主管道55.8公里,支管道115.5公里,保证了各绿化区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记者在林区采访尕布龙。他说:“我本来是个放羊娃,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省级领导干部,我不能躺在家里消磨时间,浪费生命。利用自己的晚年,我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家里办起“牧民店”,免费服务三十年

西宁大部分市民和郊区农民,已经用上了煤气和电灶。但在省政府大院内的省级干部住宅楼里,只有尕布龙一户人家还烧着煤球炉子。6月22日,当记者来到他家采访时,上下两层复式楼里摆放着11张床铺,客厅里并排着4张陈旧的课桌,桌两旁摆着40把椅子,要不是看见来省城求医的8位藏族牧民正围桌吃饭,我们还误认为是个会议室。这就是尕布龙30年来操持的“牧民店”。

1971年,尕布龙当选为中共青海省委常委,任省畜牧厅厅长。当年,省政府办公厅给他腾出一套省长住宅楼,但他决定不搬,仍住在畜牧厅家属院80平方米的4间平房里。这个家属院是50年代修建的,房子破旧潮湿,室内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也没有暖气,他一住就是18年。省委书记两次动员他搬进省长楼,尕布龙都是那句话:“我在牧区当县委、州委领导近20年,找我的牧民很多,我会藏语和蒙语,可以给来省城求医、办事的藏、蒙族牧民当翻译。如果搬进省政府大院,大门口有岗哨,牧民找我就不方便了。”30年前,他把自己住的4间平房用土坯隔成了5间半,半间当自己的卧室,其余5间共搭了11张床。他用自己的工资购置被褥和羊毛毡,免费为来西宁治病、办事的牧民提供服务,成为闻名全省的“牧民店”。1988年,省政府办公楼和住宅区分开管理,住宅区不设岗哨,尕布龙才搬进了省长楼,同时把他的“牧民店”也搬了进去。

凡是来“住店”的牧民,少则两三天,多则一半年,感觉就像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天棚乡的藏族牧民旦增夫妇患肺病,想到西宁治疗,因家中困难,害怕付不起住宿费,不敢来西宁。他们打听到尕布龙家有个“牧民店”,就于去年2月住了进来。在8个月的治疗期间,尕布龙亲自给他们联系医院,找医生,钱不够时主动垫付。夫妻俩肺病痊愈返回草原时,流着眼泪对尕布龙说:“我们一辈子忘不了您的恩情。”尕布龙说:“我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为你们干点事应该的。”

跟尕布龙干了10多年农村牧区工作的原建设厅厅长简顺生告诉记者:尕布龙家的“牧民店”里,几乎天天有人,多则30人,少则三五人。为了让来治病的牧民们及时熬中药,他家常年生煤炉子,每月尕布龙用自己的工资给“牧民店”买300斤面粉,每年要买6吨煤,每天要做5锅面条。尕布龙和他们一起吃大锅饭,从来不单独开灶。当我们问起30年来“牧民店”里共住过多少人次时,尕布龙说:“我自己也搞不清住过多少人,大部分人的名字我都叫不上,人民养育了我一辈子,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为他们尽点责任。”

从政为民五十秋,女儿至今执牧鞭

尕布龙1949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共产党,在副省级的领导岗位干了21年,记不清他为多少人批示办过招工、招干手续,给多少人办过农转非户口,但就是没有给自己亲属办过一件转户口的事。如今,他的老伴华毛、女儿格格丽、女婿生格和3个外孙还都是农村户口。

了解到这个线索后,我们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拖勒景乡永丰村采访了尕布龙在牧区的家。在这个副省级干部的家里看不到任何比本村牧民特殊的地方。住的仍然是20年前盖的5间土坯房;3把人造革面的椅子,其中一把还打了3个小补丁。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今年新添置的一台电冰箱,全家人仍过着牧民的生活。

村干部告诉记者,30多年前尕布龙在黄南州任县委书记时,妻子华毛是全村的劳动模范。有一次,她在生产队牛场挤奶,被受惊的牦牛踏伤了腰骨,成了半瘫痪,家务的担子全落到正在上学的格格丽身上。为了接替阿妈放牛,同时照料阿妈,她主动退了学,拿起了牧羊鞭。前几年,很多村民看到格格丽全家当牧民,就劝她:“你阿爸是副省长,身边又没有家里人,随便找个理由,可以解决户口,进城工作,你小两口为啥还舍不得放下牧羊鞭?”格格丽总是说:“阿爸经常教育我们,要热爱草原,建设牧区,虽然牧区自然条件艰苦,总要有人来建设。如果牧民都进城,草原建设、畜牧业生产由谁来发展?”

尕布龙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淳朴、勤劳的高贵品格,每年春夏,他还是天天迎着那初升的太阳,上山,下山,种树不止……

(来源:《人民日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