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

来源:光明网作者:聊然然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10-12 11:11

仔细观看“时代楷模”尕布龙的先进事迹后,不禁感叹:实乃“两学一做”之高标。

尕布龙是青海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他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兢兢业业谋发展惠民生,退休后仍带领干部群众绿化荒山,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观其感人事迹,感慨良多……

尕布龙的为民本色。“别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这句话,既是尕布龙的口头禅,也是他一心为民的真实写照。从20多岁担任县领导到后来任州领导、省领导,他的家也就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牧民店”。他的家是个什么样的家呀!“摆了十几张简易的板床,家里每天都吃住着少则七八位,多则几十个来自各地的农牧民群众。”这样的陈设,为的是让到西宁办事或看病的贫困农牧民群众落个脚、吃个饭,让群众有个家。也许,三五年、十来年如是可以,难得的是这“牧民店”一开就是数十年,哪怕几经搬家,也不关张。“30多年来,尕布龙的‘牧民店’迎来送往着一批又一批农牧民群众,总数不下六七千人。”为民境界如斯,大哉尕布龙!

尕布龙的实干本色。作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的他,很少待在机关,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一年要跑五六万公里,几乎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并且,他还自带劳动工具、吃的等,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睡到哪里、吃到哪里……这样十足的干劲,这样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普通机关干部也不容易做到啊!尤其是他1993年退休后,本该安度晚年,畅享天伦之乐了。可是,他却选择了誓让南北两山变绿的“异想天开”。为此,他早上六七点就开始挖树坑、抬树苗;中午就在山坡上和工人们一起啃点干馍馍、喝点茶;晚上实在太晚了,就在山上凑合睡一宿……简直是蛮拼的,甚至是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倔强与努力之下,几年下来,原本寸草不生的大寺沟,被成片的红柳林覆盖。若说尕布龙是“拼命三郎”式的实干家,谁能否认呢?可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不忘本,是在报恩!”实干境界如斯,大哉尕布龙!

尕布龙的党员本色。1926年,尕布龙出生在青海省海晏县一个贫苦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可以说,没有党,就没有后来的他。于是,他认准了一个道理:共产党是为穷苦人谋幸福的。他身体力行,对自己几近“严苛”:平常抽四五块钱的劣质纸烟,蓝布大褂洗得发白、衬衣上打着补丁;吃的更是简单:早饭只要有酥油炒面、馍馍和熬茶就可以,最多一两个月出去买几根油条;午饭通常是土豆、萝卜、粉条炖成的大锅菜就馍馍;晚饭基本上就是煮点面片……共产党员的艰苦朴素,在他身上得到很好体现。他对“身边人”也同样严格,不给他们留下任何“后门”。他对亲人甚至是“无情”的:在西宁连间房子也没留下;他的儿子尼玛才仁至今仍是一所高校保卫科的普通干事;女儿召果力刚刚结束几十年的牧民生涯,在海晏县城租了一个摊位卖馍馍;小外孙道日杰加木措依旧在草原上过着放牧生活……党性境界如斯,大哉尕布龙!

一叶知秋。尕布龙用自己朴实的言行,践行着“两学一做”,抒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谱写出了“三严三实”人生之大境界。时代楷模尕布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来源:光明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