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演系主任徐贵祥:讲好军营故事,是军旅作家的职责和使命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徐贵祥责任编辑:丁杨
2018-11-13 15:12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演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贵祥同志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上午好。

七彩云南,风云际会,春城昆明,群贤毕至。在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的指导下,在武警云南总队的支持下,在《解放军文艺》杂志社不遗余力地推动下,“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强军故事”小说笔会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是当代军事文学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军旅小说作家的一次集体亮相。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表示祝贺,向参加笔会的中国作协李敬泽副主席和几位文学报刊的主编,向云南省作协的同志表示感谢。

来昆明之前,我认真地翻阅了武警云南总队的方案,感觉他们像完成一次重大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一样来对待这次活动。他们的重视和精心安排,不仅感动了我们这些作家,也一定会感动全军,感动军事文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因为历史是由故事连接的,理论是由故事支撑的,文化是由故事传承的,艺术是由故事培育的。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军营故事,这也是我们军旅作家的职责和使命。

所以说举办这个小说笔会,不仅是一次文学活动,也是一次爱国行动。如果说文学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那么军旅小说的发展就是强军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习主席打造强军文化战略思想的具体举措。云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是一片文学的热土。上个世纪80年代发生在云南的边境作战,营造了浓厚的战地文化,催生了大量的军事文艺作品。幸运的是,本人亲历了那场战争。我当时的身份是昆明军区第三侦察大队的一名排长。我至今记得在前线的阵地上,我曾经看到过一副对联:图私利,全线铺满黄金,龟儿子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 我本人最初的创作经历也是在云南。在前线的日子里,我写了一首小诗《深夜我们走进雨林》,得到原昆明军区诗人欧之德的赏识。我非常高兴的是,刚才我已经看到了欧之德老师。这首小诗后来收录在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卷刻在焦土上的食堂》上。

2014年11月,云南省文山州组织老山英雄回老山活动。在会上我意外地得知,文山州文学刊物当年曾经头条刊登过我的小说:《远逝的岁月》。一位名叫万国华的编辑,当时从无数自然来稿中选拔的。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发表超过1万字的小说作品。可是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后来文山州的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安排我们当天晚上进行了见面。我们真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万国华老师后来告诉我,其实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关注着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每一步进步。他一直在判断,后来渐渐小有名气的徐贵祥是不是当年那个小排长徐贵祥?今天在这个会场上,我感到特别亲切,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心中仍然涌动着几十年前西南边陲的诗意,洋溢着对欧之德老师和万国华老师的敬意和感恩。

据我所知,武警云南总队的很多同志都参加过那场战争,有很多干部就是从那场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同时那场战争为武警云南总队积淀的深厚文学底蕴,在此后的岁月里不断生根发芽,产生了很多作家。今天还特意安排了20名文学骨干参加我们的笔会,把小说笔会安排在昆明,充分体现了云南武警总队对于军事文学的关怀和支持,也展示了云南武警总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实力。

这次笔会一方面让我们的军旅作家走进部队,贴近实战、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的武警官兵近距离地领略军事文学的魅力,亲近创作、亲近文学、亲近艺术。文学实践和强军实践,互相汲取营养,相辅相成。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笔会,军旅小说创作、军事文学必将出现新的局面。在改革强军的路上,军事文学必然大有可为。谢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