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练兵场上的官兵,为什么觉得“这个冬天不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石俊 李国文 杨进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2-09 22:08

【2018新春走军营】

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为基层一线和驻训部队解决困难——

风雪练兵路 关爱总相随

■石俊 本报记者 李国文 特约记者 杨进

战机巡弋、战车奔袭、雷达飞转,在广袤的高原,西部战区空军部队顶风冒雪,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新年度训练。

站岗的哨兵冷吗?一线的伙食好吗?战士的被窝暖吗?生病就医方便吗?记者奔赴练兵一线,风雪练兵路上感受到各级党委对战士们的关爱。

地导某营阵地设在海拔4600米的雪山脚下,这里偏远、寒冷、风大。2月3日,记者在简易土坯房内度过了一晚。屋外,寒风呼啸,气温低至零下20度。室内,躺在配发的睡袋里,温暖的炉火让人忘却了寒意。星夜下,站岗的哨兵邱舟丹1998年出生,来自温暖的浙江宁波,第一次经历如此寒冷的冬季。他从头到脚全副武装,他说,有了防寒靴、羽绒棉衣、耳罩等高原保暖衣物下半夜也不觉得冷了。一路走来,记者住过各个宿营地,可移动方舱内配有电热系统,固定营房配有暖气,野外宿营地配发了煤炉,战士们都说:“这个冬天不寒冷!”

战地伙食分外香。记者所到的几个营餐桌上都是“六菜一汤”,既有鸡、鸭、鱼等“硬菜”,也有时令鲜蔬,每桌上还有酸菜和辣酱。高海拔地区饭菜难煮熟是一个困扰基层部队的老问题,地导某营炊事班长赵海洋介绍,现在新配发的节能灶、高原压力锅很管用,蒸出的米饭和馒头松软可口。即便驻扎地再偏远,粮、油、肉食、蔬菜的采购也不用发愁,现在采取招投标集中采购,每隔一两天就会有车辆把主副食送到第一线,不再像过去,蔬菜在冰箱或者菜窖一“躺”就是半个多月。

野训的部队,能在帐篷里收看卫星电视,观看电影;边远的雷达站和偏远小点,有网络学习室和健身房。某连战士张少峰今年战备值班不能回家过年,他每周都会在连队互联网网吧里,与父母视频通话,与家的距离感觉不再遥远。基地政治工作部组织处副处长李再华介绍说,这样配备有咖啡机、软椅的连队多功能小网吧下步将在高原军营普遍推广开。继“雪域兵心”、“高原兵心”工程后,去年基地党委又投入2000余万元,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单位的建设水平。

“包袱机关扛,轻装抓备战。”2月4日,记者来到海拔近4000米的某高原训练靶场,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单位,官兵的实际困难多,基地党委主动靠上前来,帮助基层解困抒难。士官吴超的母亲和弟弟都患有重病,家庭比较困难,年初基地党委专门为他下发了困难补助,并派专人到家里慰问。同他一样,已有近200名家庭实际困难官兵享受到了惠兵政策。去年,基地帮助困难官兵的专项经费达到了60余万元。

2月6日,记者在某高原机场看到,一场多兵机种“背靠背”训练正激烈展开。新体制下,多兵机种联合训练成为常态,驻训单位增多。基地为了当好“东道主”,专门腾出营房,提前筹措过冬物资,安装检修取暖设备,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巡诊。

“不是娘家胜似娘家。”航空兵某旅飞行员刘伟讲述了刚刚抵达时的一幕,宽敞明亮的房间布置一新,房间内已经摆好了抗高原反应药品和氧气瓶。他告诉记者,部队驻扎在温带,入冬后许多官兵发现从本单位领取的皮靴、大衣等衣物尺寸不合适,现在只要到场站军需股就能现场调换。

“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要求我们财力物力往战斗力上倾斜。为训练一线官兵解难题办实事,事关兵心士气,更事关部队战斗力的提升。”2017年,基地党委常委人均到基层调研时间达到了105天,他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专门制定《服务基层三年规划》,发布了《为兵服务“十件事”公开承诺书》,既聚焦基层建设作长远规划,又聚力解决官兵实际困难。他们将解决方案、挂钩部门、建账销账记录等定期公布,接受基层官兵监督,把为官兵办实事数量、质量、效果,作为考核业务部门的参考因素,真正把暖人心聚兵心的工作做实做到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