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导弹发射,号手就位!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作者:孙杰 胡明欣 黄武星责任编辑:伍行健
2019-01-30 20:48

火箭军某导弹旅是首支列装某新型“大国重器”的导弹部队,央广记者近日走进这支导弹劲旅,感受官兵们砺剑戈壁高原,紧盯实战搞训练,瞄准打赢抓战备的强军风采,请听记者孙杰、胡明欣、黄武星采制的报道《号手就位》。

我是记者孙杰,大山深处火箭军某导弹旅的发射训练场,昨夜突降的一场大雪将这里完全覆盖,北风吹着雪粒不停地打在战士们的脸上。现在是晚上八点,一场发射演练即将开始,营长张志纯带我们来到训练场。

记者:这个演练是模拟的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营长:模拟战斗发射,现在我们在野外待机地域,马上占领阵地。

记者: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营长:最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度。像我们发射车按照战标要求的最小精度,我们旅平时训练考核精度更高。

记者:这个精度越高对我们后面发射有什么影响?

营长:这个精度越高,成功率肯定是越高,整个战斗力才有保障。

随着营长一声令下, 一声“号手就位”刺破寒夜,官兵迅速登上战车,震耳的轰鸣声随即响起。新型装备带来战斗力提升的同时,也将以前数名号手的操作内容集成到一名号手身上,无疑给战士们提出了操作能力更强和专业理论水平更高的挑战。

记者:我们到瞄准车这里看一下,您是什么号手?

班长:我是驾驶司机兼操作号手。

记者:你现在进行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班长:上面正在进行对点测量,光线有点暗,我是帮他照亮光度,他可以更好地进行对点。

记者:现在这个岗位是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就是一人多岗,一专多能。

连长:一专多能,我一个人要会三个号位,这样集成度越来越高,对号手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集成化、信息化水平更高的新型导弹首次列装这个导弹旅,给部队训练和战备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首次带领部队完成新装备实弹发射的旅政委马家兴介绍说,通过模拟器材苦练操作技能,紧前培养一专多能操作号手,这些都为新型装备“列装就上演练场、列装就能进阵地”打下坚实的战斗力基础。

马家兴:“火箭军第一发就是我们打的,旅长这边有任务我带着去打的,打得很好!从那以后我们就注意这方面的模拟器材建设,厂家外送培养人才,就是利用和厂家合作的机会,争取厂家的试验任务,一万二千公里跑车试验我们就给他出司机过去,他这一万二跑完了,我几个司机培养出来了。我们人才储备已经储备了三、四年的。现在我们重要岗位上,一配二、一配三的都达到了80%以上了。”

现在,导弹已经开始缓缓起竖,在震耳的轰鸣声中,巨大的发射筒缓缓起竖,磅礴之力举起长剑指苍穹。尽管新型装备让导弹起竖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但操作号手依然密切监视车控计算机界面数据变化,时刻准备着报告和处置各类突发特情。副旅长郭瑜告诉记者,他们旅推动由单架向多架、由单元向整旅迈进,不断推动值班模式创新改进,确保部队时刻处于随时能战、接令即打的实战状态。

郭瑜:实战联系更密切,和实际情况更紧密的值班模式,轮换值班,这样他的实战性会更强,对部队的锻炼会更大。

记者:它有什么优势吗?

郭瑜:优势有很多,我们这种模式就是完全按照战时的作战流程去组织,我们重要阵地的暴露症候会减少,部队的生存能力会大大增加。

子夜时分,正在训练的官兵突然收到“遭遇核生化袭击”, 连长王伟航迅速下达“全身防护”口令,全体操作号手取出随身携带的防护装具,娴熟完成全身防护并回归战位,在呼吸困难、视野受限、操作不便的条件下继续战斗。

记者:连长,平时你们穿着防护服也是一项训练的课目?

连长:对,这是一项我们必训课目。

记者:我穿一下试一试,感觉已经很憋得慌了。

连长:是很憋得慌,所以戴上防毒面具之后,对号手的操作、呼吸,以及心率有一定的影响,对号手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记者:我这个已经快喘不上气来了,但是你们这种操作要多长时间?全程都要带着这个面具操作?

连长:对,全程都要戴着面具操作,时间比较长的话,有的时候长达好几个小时都要持续这种状态。

记者:我们来到了这个瞄准车上,我戴着这个面具,这个确实是很影响视线的,这个操作起来很难了。

连长:对,特别是戴上手套以后,这个手套、面具,因为隔离一定的距离,所以看见那个螺钉和十字丝……

战士李红旭告诉记者,核沾染、化学沾染、战斗阵亡都是他们日常训练中经常面对的考验。

李红旭:战术方面的,出现小股敌特,还有道路损毁要走应急通道,还有核沾染、化学沾染、车辆故障,包括我们的心理测评,战场上这周边都是敌人,已经包围了你,你还必须得把任务完成情况下才能撤收,还有你身边的战友突然牺牲了,换了一个新号手能不能达到默契的配合完成相应操作,这都是我们平时得练的。

天蒙蒙亮了,一夜的训练也告一段落,茫茫大山又恢复了宁静。记者看到,在训练场旁的“砺剑园”里,一块一米多高的戈壁石上面镌刻着“风景这边独好”六个鲜红的大字,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旅政委马家兴说,一代代官兵凝聚成的高原火箭军精神是他们无往不胜的精神支柱。

马家兴:我们阵管营的老营址营房早就没了,门口有一个石垛子,上面有一个石头,“风景这边独好”,那是我们一个指导员写的,刻上去了!当时我看到那个我很感动,海拔3400,戈壁荒漠,真是餐风露宿、凿冰取水,但是“风景这边独好”,那是高原火箭军精神的核心,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扎根高原、奋斗奉献那种自豪、豪迈!我把它拉回来,新兵、新学员、新士官都要到史馆去看一看,特别是那块石头给大家讲一讲,当年的精神没有忘!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