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0年来,废墟上耸立起民族精神大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宫玉聪 杜怡琼 孙绍建 陈德凯责任编辑:张硕
2018-05-09 00:01

废墟上耸立起民族精神大厦

■陈德凯

10年前的汶川,一场灾难猝然降临。大地颤抖,山崩地裂,瞬间夺去了数以万计同胞的生命,曾经美丽的家园顷刻被夷为一片废墟,无数人在悲伤恐惧中等待救援。巨大的国殇面前,全国人民迅速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军民同心,紧急动员,抗震救灾,守望相助,诠释了天塌地陷时的人间大爱,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坚定了灾区百姓从废墟中站起来的信心,激发了他们从灾难中奋起的斗志,更为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说过:“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在灾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既是对逝者崇高的追思,也是对生者创伤的抚慰。10年过去,在举国上下倾力帮助和灾区人民不懈奋斗下,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汶川展现在世人眼前,新城镇、新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合理,新学校、新医院设施丰富完备,新企业、新园区生机勃勃,道路崭新、交通便捷……10年风雨同舟,10年艰苦创业,又还人间一个锦绣汶川。天行健,人自强,汶川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携手共进,迈入伟大新时代。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救灾和重建像一部“精神探测仪”,测出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自强不息、奋然前行的深厚伟力。抗震救灾期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展现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广大军民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抗震救灾,带着伤痛投入艰难的灾后重建,表现出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救灾和重建又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人民军队坚持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的宗旨初心。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展现出人民军队真心爱民、真诚为民的政治本色。视人民为父母,以救灾为己任,始终战斗在灾情最重、风险最大的地段,关键时候豁得出去、冲得上来,展现出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使命担当。人民子弟兵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把军旗插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点燃了灾区人民的希望。一句“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表达了灾区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展现出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基因传承。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重建犹如一场大考,检验了中华民族在突发事件、紧要关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凸显了13亿中国人民挺直脊梁战胜灾难、创造人间奇迹的民族品格,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的忠诚本色。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交融激荡的一座丰碑,激励着全国人民以昂扬的姿态大踏步走向未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强国强军的征程已经开启,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的前路上,还会面临许多挑战与考验,但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终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山崩地裂中我们能浴火重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也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