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次军队整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董保存责任编辑:杨帆
2018-08-17 03:17

《余秋里传》(资料图)

1985年初,部队的整党工作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阶段整党是在全军的团以下单位展开,参加的单位多,党员的数量也多,新党员比重大。75%的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比较少,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锻炼。所以,这个阶段的任务也相当艰巨。

恰在这时,部队面临着裁军100万的精简整编和几项重大改革。有不少机构和单位要撤、要并,不少人的进退去留问题摆在了面前。也有一些人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观望等待,心思不在工作上。还有的到处找关系,为自己找后路。这也必然对整党工作产生影响。

同时,由于国门打开,商品经济的冲击来势很猛,一些负面的东西也开始蔓延。吃喝风、钱权交易等腐蚀干部战士的思想,涣散部队的纪律,败坏军队的声誉,损害内部的团结,损害军政军民关系,使一些干部、战士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时,有关方面通过调研也了解到部队确实存在一些消极现象,有的还比较严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组织涣散;追名逐利,伸手要官,毫不掩饰;目无组织,个人说了算,以人代法,以人代纪,个人代替组织等。还有贪占公物、侵犯战士利益、接受礼物、弄虚作假等问题。

针对如上的问题,余秋里提出要敢于面对现实,在整党中下决心解决。他引用邓小平说过的话:“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30%的党员,这个连队一定好,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要大力宣传立党为公的英雄模范人物,让青年战士以他们为榜样,端正党风。

他还强调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划清什么是批评,什么是“打棍子”的界限,广开言路,让群众敢讲话、讲真话,决不允许对批评者打击报复。在整党中严格掌握政策,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通过整党,把基层搞得风清气正,生动活泼,党组织更有战斗力。

1986年7月3日,余秋里在全军端正党风整党情况汇报会上讲话时明确提出了“八个不准”。他说:“基层的问题,突出的是作风松散,管理教育不严。通过整党,要严格纪律,严格管理教育。除了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明文规定:‘不准打骂体罚战士,不准接受战士的礼物,不准干部侵占战士的利益,不准对战士罚款,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看淫秽物品,不准弄虚作假’。对这些规定,要在部队公开宣布,教育大家共同遵守。凡是违反的,要严肃处理。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把部队中带有普遍性的不良倾向纠正过来。”

余秋里提出的“八个不准”,得到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说:“这是新的法规,是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补充。”

“八个不准”正式在部队公布,有的在营房张贴,有的还谱成歌曲在连队传唱,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战士的热烈欢迎,基层的风气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人民军队正朝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砥砺前行,搞好军队党的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我想,从1984年开始的那次军队整党,对于今天军队党的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为原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余秋里传》主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