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78|朱定:面朝大海 不都是春暖花开

来源:央视新闻责任编辑:王俊
2018-12-17 16:32

编者按:

生于1978,与改革开放同龄。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40年,一个人已是不惑,一个国家的发展已是翻天覆地。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人物微视频《生于1978》。栏目选取了10位改革开放同龄人,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回首40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致敬改革开放的如歌岁月。

今年的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一天,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一位工程师在朋友圈向大桥深情祝福:

“历经艰险、攻坚克难,但一直坚守着心中的梦想。大桥浸润着每一位建设者的文化与情怀,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从震撼到沉静,从惊艳到成熟,终将在伶仃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位工程师叫朱定,生于1978年,湖南长沙人。他坦言“为桥痴为桥醉,8年磨砺从小伙变成了大叔”。

2010年,朱定来到港珠澳大桥项目。他先后负责岛隧工程沉管预制与浮运沉放现场管控、桥面铺装及房建工程管理。经过“超级工程”的磨炼,他已成为国内桥梁界一名优秀的“行家里手”。

朱定揭秘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

为了一根沉管,他们96小时无休

朱定的“恋桥情结”

朱定爱桥痴桥,以桥为乐,聊起桥,话匣子打开了就收不住。这份“恋桥情结”,源于他家乡的一座桥。

1991年,长沙湘江二桥建成通车(今银盆岭大桥)。朱定依然清晰地记得大桥开通那天,父母带着他去桥上合影的情景。

1991年,朱定一家在湘江二桥上的合影

“当时长沙市民都涌到桥上,父母也带我近距离去参观。我之前的印象,桥梁就是赵州桥那样的石拱桥,而湘江二桥是双塔单锁面的斜拉桥,看着特别新颖,心想,桥怎么能这么漂亮”。

湘江二桥的设计颠覆了朱定对桥梁的想象,“非常佩服桥梁的工程师,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想做一名路桥人”。

朱定的父母并没有从事交通行业的。90年代初,朱定的父亲辞掉了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朱家的生活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观。朱定印象很深,父亲花了1600块钱,买了一台手风琴,让他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而当时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不过100元左右。

“父亲‘下海’是我对改革开放最早的认识。得益于家庭经济条件的转变,我还学习了美术素描,这些培训也算是对我未来职业规划的准备”。

1996年,朱定报考了路桥院校,2000年毕业后来到广东,一头扎进了自己喜爱的事业,正式成了一名路桥人。此后的十年,中国的路桥建设突飞猛进,见证了这一切的朱定,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加速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