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 | 设计第一本加工贸易登记册

来源:海关发布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12-17 19:46

1978年,广州海关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全国首批海外来料加工企业——“大进制衣厂”在顺德容奇诞生。时任广州海关顺德容奇工作组组长谢汉通以购米簿和船员购置自用物品手册为灵感,设计了第一份加工贸易纸质《登记手册》的雏形。在那之后,一本本“手册”记载了“三来一补”(所谓“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加工贸易模式下的“中国制造”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程,见证了广东乃至中国贸易的飞速发展。

1993年,顺达电脑有限公司在顺德成立。因料件繁多、产品复杂,企业最多时需要80多名报关员,管理着1000多本手册、9000多份报关单。“海关既要把关,又要服务。经济不发展,海关怎么发展?”在个人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时任容奇海关关长的谢汉通在2年里主持120多次会议,力推以科技改革海关监管方式。他到大学挖来计算机系高才生组建技术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海关报关系统。1995年10月,“终端到户”自动化报关系统已普及到182家企业,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节省企业成本。

“总有一天,企业通关要像普通入关一样,周遭看不到海关,海关却无处不在。”谢汉通2005年在广州海关副关长任上说的这番话正在变为现实。今天,在广州海关隶属南沙海关打造的货物通关样板间,货物通关业务办理已全部迁移“线上”,企业只需在电脑前办理相关手续,无需往返海关窗口排队,实现了“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一键通关”。

谢汉通近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