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世界回响:"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国纪平责任编辑:王俊
2018-12-18 08:29

“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世界回响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四十不惑”。

抚今追昔,何以“不惑”?缘于回看了走过的路、比较了别人的路、远眺了前行的路,清楚自身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这是一条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让世界刮目相看,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世界最成功的发展样板”。

这是一条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之路。40年前,鲜少有人能够预见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之于世界的意义。40年后,一个古老又青春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元素空前突出,“世界之中国”——一代代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期盼和夙愿正成为现实。

这是一条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探索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大国崛起之路,接续奋斗、实事求是、和平合作、变革创新、共享发展、谦逊好学等等,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气质,日益被世界所感知和欣赏。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中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其世界意义和历史意蕴就愈为清晰而深刻。

(一)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不少国际知名人士惊叹,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随着中国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它也正在重塑国际关系”。

发展起来的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成为引领国际合作的关键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描绘各国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一带一路”倡议凝聚合作发展的国际共识,全球舞台一次次见证中国方案的感召力……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改革开放从其开端处,就始终把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40年来,这一判断从未改变——既受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辩证法,中国一路走来,不断为世界带来正向力量。

这是建设世界和平的力量。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和平国际环境,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始终有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倡导并实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解决诸多地区热点问题提供和平方案……40年历史充分证明一个论断:“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

这是贡献全球发展的力量。改革开放不仅是属于中国的发展奇迹,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举办世界贸易史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机遇不断释放,越是在世界经济面临困难时刻,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的作用就愈发突出。

这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力量。随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一以贯之的秩序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共生意识成为显著特征。中国始终强调要加强国际关系的多边化而不是单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的法治化、民主化,而不是丛林法则、强权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系列惠及世界的中国方案出台,更是给整个国际关系体系带来全新的视野与格局。

“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光明的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人民日报》1978年元旦社论《光明的中国》激情洋溢。如今,历史已充分印证了这启航时刻的思考。

(二)

“我当时犯下的唯一错误,就是低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美国知名外交官傅立民曾任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的翻译,他于改革开放次年到访中国,从社会的细微变化处意识到“中国就要腾飞”。当时,美国很少有人认可他的观点。然而,即便敏锐如他,2018年接受记者采访,回望过去,也感慨万千。

今天,当世界审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故事,目光汇聚处已超越经济层面。更多人思考的切入点,是中国为什么能够不断打破外界预期,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

纵观二战后世界历史,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过改革或开放的求索。在寻找自身发展道路时,来自西方的“万能药方”使他们面临“依附”与“脱钩”的两难选择——“依附”,就失去了发展的自主性;“脱钩”,则极易长期陷入贫困。这两方面陷阱导致发展之路步入困境的案例不在少数。

中国则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战略抉择。从打开国门搞建设的第一天起,中国领导人就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铸就了中国发展全然不同的路径选择。

中国改革敢为人先。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强调用好“看不见的手”;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既要大踏步赶上时代乃至引领时代,又要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改革开放,注定是一个不断考验政治智慧与勇气的艰辛过程。

中国作为彰显担当。当国际市场因华尔街金融海啸而深陷信心危机时,中国负责任立场赢得世界认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评价说,如果没有中国为增长和稳定提供动力,全球经济局势可能更糟。近年来,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逆风在一些发达国家愈吹愈烈。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二十国集团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的四点倡议,为面临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信心。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正是因为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中国走自己的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昭示世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眼里,中国道路的最重要启示,就是实事求是。“西方人总是给你规定一个模式,只能照搬;但你们的邓小平说,千万不要照搬我们的模式,而是要实事求是。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才能讲出这样的话,这是一种西方永远不及的智慧。”加纳前总统罗林斯的一段话,是对这一重要启示的精辟阐释。

(三)

改革开放40年,适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亦催人深思。

40年前,国际上不少人质疑一个共产党国家的改革开放能走多远,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40年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一正确道路,确保了中国政治稳定、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日益增强,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发展经验吸引力不断增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世界的亢奋一时达到顶点。所谓“历史终结论”、西式民主制度是“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等论调,甚嚣尘上。受这种情绪影响,西方国家对中国转型有着自己的一番预期——改革开放被视为一种“体制并轨”,即中国将越来越“像”西方。然而,现实显然没有按这种脚本设计发展。

巨大反差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力量。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它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和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擘画的中国未来30年发展蓝图已为期不远。这意味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单是一个民族重现昔日辉煌,而是一种文明的崛起,一种制度的成功。它以一种直观可信的方式表明,世界不是单向度的存在,现代化道路也不是单项选择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

在西方国家内部,中国的成功实践,也让更多人对一些“标准答案”做出重新思考。“学习中国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中国体制具有选贤任能优势”“中国是经济政策犯错误最少的国家”……近年来,类似评价不断见诸西方媒体,折射出西方视野和心态的变化。

著有《西方的衰落》一书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坦承,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成就证明,经济成功与政治稳定,可以不按西方的体系来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方位发展中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世界目光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今,有关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每天都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主动派官员到中国学习交流治理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人们希望“从中国的发展轨迹中获得启发”。精准扶贫、五年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执政党建设……一系列“中国味”十足的治理经验漂洋过海,越来越多国家从中国故事中得到启迪,觅得机遇,激发信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